七年级生物教案上册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教案上册( 二 )


人不吃饭行吗?食物进入人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在现在来说都已经十分清楚了 。这些变化过程在其他生物中有没有呢?早在二百多年前科学家就对此进行了探索 。
实验介绍: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在小巧的金属笼中,然后让鹰吞下,过了一段时间,将笼子取出,肉块不见了 。
问:(1)为何要将肉块放在笼子中?
答:排除了胃对肉块的物理性消化 。
问:(2)对肉起消化作用的是什么物质?
答:一定是某些物质进入到金属笼中,使肉分解 。现在已经知道这个能让肉分解的物质就是--酶 。
问:(3)进行肉类消化的过程的条件是怎样的?
答:进行分解肉的反应是在一种极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
问:(4)在实验室中能否也能让肉分解?能的话需要怎样的条件?
答:实验室也能进行肉的分解,但是比起在生物体中来说,需要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的条件才能进行 。
二、问题探讨
1.这个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鸟类的胃是否只有物理性消化,没有化学性消化?
2.是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块分解了 。
3.提示:收集胃内的化学物质,看看这些物质在体外是否也能将肉块分解 。
总结: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要进行的生理活动非常之多,构成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内的物质需要不断地合成与分解,不断地处于自我更新的状态,而这种自我更新的过程完全依赖于细胞内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每一个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就叫细胞代谢 。
细胞生存的条件是很温和的,那么细胞内数量如此巨大的生物化学反应如何在常温、常压、水溶液环境、pH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迅速高效地进行呢?在化学反应中有没有提高化学反应的方法呢?
三、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前介绍:动植物在代谢中产生的过氧化氢,对机体是有毒的 。机体通过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而解毒 。铁离子也可催化这一反应 。
2H2O2H2O+O2
问:如何获得过氧化氢酶?
答:新鲜肝脏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所以新鲜肝脏研磨液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 。
按以下实验步骤来进行实验:
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对照实验的特点 。
问:上述实验分成了1、2、3、4号四支试管,哪些是四支试管共同的条件?两两比较不同的条件有几个?
答:共同点:都在试管中加入2mLH2O2溶液,都在相同的压力下进行 。
不同点:1和2:只有温度不同;1和3:3多了2滴FeCl3溶液;1和4:4多了2滴肝脏研磨液;3和4:加入的催化剂不同 。
问:1号试管没有加任何试剂,它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它起的是对照的作用 。
结论:进行该实验的其他因素相同,而只有其中某一因素不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如果结果不同,那么影响该结果的就是这一不同的因素 。在上述实验3试管和4试管只有加入的催化剂不同,那么该实验的结果3放的氧气少,4放出氧气多就是因为加入到4号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比加入到3号的高 。即酶具有高效性 。
问:2和4试管现象基本相同,能否在生物体中也利用2的方法来解毒?
答:不能 。加热到这样的温度会造成生物的细胞死亡 。
问:能否用同一滴管给3和4试管加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
答:不能 。共用滴管会让肝脏研磨液(或FeCl3溶液)残留在滴管内,难以判断出过氧化氢的分解是哪种滴加液的作用,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 。
问:为何酶的催化效率会比无机催化剂更高呢?
答:酶降低了活化能 。活化能就是分子从常态转化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活化能越大,反应就越不容易进行,反之就容易进行 。
四、总结
在生物体中,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每时每刻进行着 。以人为例:据估计人体细胞内每分钟大约要发生几百万次的化学反应,这么多的化学反应能在人体中顺利而迅速地完成,完全是靠酶的催化作用 。它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 。
酶在细胞内的物质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个作用是其他物质无法代替的 。它降低了化学反应中的活化能,而自身却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一种催化剂 。它是细胞内产生的,所以它也是细胞中具有高效催化效率的生物催化剂 。它的作用就是降低活化能 。
在医院常用双氧水作为身体出现小伤口的消毒用药,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吗?试解释该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