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与进度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方便大家学习 。
小学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1
教学内容:
8、7、6加几 。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
3、培养学生初表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
4、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意识及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

5、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
教学准备:
课件、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知铺垫
1、口算
2、括号里能填几
3、分解数的组成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复习,为下面的学习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新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_
课件出示风景片及情境图
教师创设情境: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到处是盛开的鲜花,无论走到那里都生机盎然,充满着绿色的气息,在这里还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你喜欢这儿吗?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去公园好吗?可是你们要注意在公园游览时,要爱护那里的一草一木,保护优美的环境,不要破坏它,要和那里的小动物做朋友,不要伤害他们好吗?同学们,前面就是公园了,我们要知道一共有多少小朋友才能买门票进公园,你知道一共来多少个小朋友吗?
(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买公园门票,体现了新课改中强调数学同日常生活的联系 。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得有趣,认为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 。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二)自主探索

1、探索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
指名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讨论
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
3、小组汇报交流
生可能出现的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12、13,一共有13个人 。
(2)接数法:左边有5个人,然后接着数6、7、8……13,一共有13个人 。
(3)凑十法;左边有8个人,把右面的2个人与这8个人合起来,凑成10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
4、教师小结:这几种方法都不错,那你最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学生,同时还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
(三)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探索用计算方法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列算式呢?(生说,师板书8+5)
2、小组合作交流,动手用小棒摆
要求在摆好后,把你的摆法说给同桌听,在听人讲话时,要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 。
(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的加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小学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2
一、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几》例1第88-89页 。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
2.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培养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习惯 。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与进度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三、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
四、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学校要开运动会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想)那就和老师一起来闯关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