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满园关不住的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春色满园关不住的下一句

叶绍翁 , 号靖逸 , 是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之一 。他一生留下诗歌50余首 , 其中最出名的一首叫做《游园不值》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 全文如下:

应怜屐齿印苍苔 , 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
【春色满园关不住的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春色满园关不住的下一句】 熟悉《千家诗》的读者 , 对这首诗一定是耳熟能详了 , 尤其是这首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 , 非常有名 , 传唱度也非常高 。
不过 , 如今每当国人听到这两句诗 , 或者仅仅是听到“红杏出墙”四个字 , 脑子里总会泛起某些“桃色事件” 。于是终不免“会心一笑” , 但是这绝非诗人叶绍翁的本意 。

《游园不值》在表面上看是一首游园诗 , 实际上也是一首富含朴素哲理的“不遇诗” 。“一枝红杏出墙来”出名 , 是因为这首诗的三四句写得“秀”中带“隐” , 极具文学张力 , 且饱含哲理 。
“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之所以被人“曲解” , 恰恰也是因为诗中的意象“潜隐” , 可以让人随意带入不同场景 。于是给明朝著名“八公”冯梦龙 , 提供了“歪曲”它的便利 。
一、《游园不值》是一首“不遇诗”
其实 , 在南宋出版的《江湖小集》里面 , 叶绍翁这首《游园不值》与如今的通行版是有一些小小区别的 , 其文如下:

应嫌履齿印苍台 , 十扣柴扉九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
从《游园不值》这个早期的版本 , 我们不难看出 , 这首诗在写“满园春色”的同时 , 事实上还写出了两个人物 。
一个就是欲游园而不得的诗人本人 , 还有一个就是这座园子的主人 。尽管这座园子的主人始终都没有出场 , 但是诗中第一句“应嫌” , 就写出了他的态度 。

主人之所以不开门 , 是因为他不喜欢 , 甚至是厌恶游客的木履 , 会在地面的苍苔上留下齿痕 。所以不管游客怎么敲门 , 园子的主人就是故意不开门 。
那么 , 这个事情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那就是说 , 这首诗里提到的园主可能是一位性格清高孤傲的隐士 , 他不愿意被访客打扰 。作者前去拜访 , 却吃了一个闭门羹 。
前面我们曾提到 , 这首诗既是一首“游园诗” , 也是一首“不遇诗” 。但是叶绍翁这首“不遇诗”又不像丘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 , 僧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或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

别的诗人写访友不遇 , 基本都是像《世说新语》中“何必见戴”的小故事一样 , 隔着柴扉 , 望着空园子展开一段联想 , 借以表达作者本人“乘兴而来 , 兴尽而归”的洒脱 。
只是叶绍翁《游园不值》的最后两句 , 却表达了另外一层意思 。他仿佛是在告诉园主:这满园子的春色都溢出了围墙 , 是你想关就关得住的吗?不信你看 , 那一枝红杏都出墙来了 。
以“红杏出墙”来描写春色的诗句 , 并不是只有叶绍翁一个人写过 。与他同时代 , 或者比他早一些时间 , 陆游、张良辰都写过类似的句子 , 但是都不如他这三句写得富有文学张力 。

因为叶绍翁在描写春色的时候 , 头一句先写了一个“关” , 后一句才写一个“出” 。一个是要阻止春色溢出墙头 , 另一个却冲破了强大的阻力 , 非要露出墙头 。
如此一来 , 就难免让人遐想 , 叶绍翁写这首诗 , 到底是想说明什么问题呢?他要去拜访这个园子的主人 , 肯定与这满园的春色有关 。
园子的主人不开门 , 应该是担心开了园门 , 园中的春色就会溜出去了 。唯有如此解释 , 才能让诗的第一、二句和第三、四句的意思衔接得上 。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 , 为什么后来的诗集中“应嫌”二字被改成了“应怜” 。因为如果第一句是“应嫌” , 等于强调了主人不开门的理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