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杠杆》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三 )


剪铁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所示 。
二、新课引入
教师先举一个滑轮的实例,再要求学生举滑轮的例子,根据使用时滑轮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即按定滑轮和动滑轮分类) 。
提问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由此给出定义: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
教师给出滑轮的分类 。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动滑轮 。
再举些滑轮实例,可连接录像 。
1、定滑轮
观察定滑轮 。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 。
举例:如旗杆顶部的装置为定滑轮 。
(2) 提问: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演示实验:
① 称量钩码的重力;
② 演示如图所示的实验,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物体上升,拉力的方向改变,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特点是 G = F。使用定滑轮吊起物体时,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达到操作方便的目的 。
提问: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那么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
按照下图进行演示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s 与物体上升高度 h 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 由此得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功 。
2、动滑轮
(1) 教师边讲边演示动滑轮提升重物 。
要求学生讨论分析,此时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轮与刚才演示实验使用的定滑轮有何不同点?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小结: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 。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用定滑轮时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拉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
(2) 提问: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动滑轮中绳的拉力和做功情况怎样?(3) 组织学生实验,按课本实验探究,参照下图进行实验 。
由于研究定滑轮时教师已演示过实验,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出实验步骤 。
说明:重物用 2 个钩码表示,有利于分析数据 。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 。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实验完毕后,教师请几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一组数据填到教材中的表格中,分析学生数据 。
(4) 总结:
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 。
两根绳子吊着重物和滑轮,这两根绳子的力之和约等于钩码的重力,符合平衡力的原理 。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 H 的 2 倍 。
使用动滑轮不能省功 。
说明: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了,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
三、课堂小结: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
四、实践活动 建议:“发展空间”中的“我的设计” 。
五、板书
第二节 滑轮
一、 定滑轮
1. 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 。
2. 不省力 ,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
3. 使用定滑轮不省功 。
二、 动滑轮
1. 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 。
2. 可以省一半力 , 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
3. 使用动滑轮工作,不省功 。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 。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