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裕仁天皇的《终战诏书》只字未提投降


日本裕仁天皇的《终战诏书》只字未提投降

文章插图
裕仁的《终战诏书》,有天皇及其内阁要员的签名 。
1945年8月15日被有的人称为“日本历史上最长的一天” 。这一天从上午开始,日本的广播电台就反复播送着将在中午12时有天皇的重要广播的消息 。裕仁天皇即位20年来 , 还从来没有直接向日本人发表过讲话,于是人们对天皇的讲话内容有各种各样的猜测 。尽管有人心中对天皇是否要宣布接受同盟国的宣言有些不详的预感,但是更多的人相信:像过去由人代为宣读的敕谕一样,天皇的讲话仍以激励日本人继续进行“圣战”为目的 。也有人认为在经历了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及苏联的出兵后,天皇可能要宣布进行最后的决战 。
据经历过日本战败那一时刻的日本人回忆:8月15日将近中午的时候,全日本的人 , 无论是在自己的家中 , 还是在工作岗位上,或者是在外出的路上,都会找到附近的收音机,站立着等待“天皇玉音”的播放 。而在东京的许多人,甚至直接跪在皇宫的前面虔诚地等待,全然不顾头上似火的骄阳 。当时的天皇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是“现人神” , 所以必须毕恭毕敬地聆听他的声音 。12点整,电台开始以所谓“玉音放送”的形式播出了裕仁天皇亲自宣读的《终战诏书》 。
天皇在这次的诏书中称:
朕深以世界大势及帝国现状为忧 , 欲以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布告尔等忠良之臣民:
朕已谕帝国政府通告美苏中英四国接受其共同宣言 。
曩(编者注:nǎng)者,朕承皇祖皇宗之遗范,拳拳于帝国臣民之安宁、偕万邦交共荣共乐 。所以宣战于美英二国,实乃出于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宁 。至若排他国之主权、侵彼之领土行为,皆非朕之本意 。然交战已阅四载,朕之陆海将士虽勇武善战,朕之百官有司虽励精图治,朕之一亿庶众虽克己奉公、尽其最善 , 战局仍未好转,世界大势于我不利;而敌新使用残虐之炸弹频伤无辜,其状之惨不可预测 。作战若延续,终将招致我民族之灭亡,波及人类之文明 。如此 , 朕何以保吾亿兆之赤子,何以谢慰皇祖皇宗之神灵?是为朕着帝国政府回应共同宣言之缘由 。
对于与帝国始终戮力同心致力于东亚解放之盟邦 , 朕惟有深表遗憾;每虑及死于战阵、殉于职守、亡于非命之帝国臣民及其遗族,朕常五内俱裂;至身负战伤、蒙受灾难及丧失家业者之福祉,乃朕之深切轸念之所 。今后帝国所受苦难非同寻常 , 臣民之衷情朕亦尽知 。然时运所趋,为万世之太平,朕将堪所难堪之事,忍所难忍之情 。
朕笃信与护持国体之忠良臣民同在,而忌情绪激昂、滥滋事端,于同胞之间互相排挤,扰乱时局之势力 。更忌由此误入歧途,失信于世界 。此时宜举国一家,子孙相继,确认神州不灭,念及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笃信道义,坚定志操 , 誓发扬国体之精粹,以期世界之进运 。
此为朕之期待,望臣民周之 。
之所以全文引用天皇的这一诏书,是因为后来的人们往往把天皇在那一天以“玉音”放送形式发表的诏书视为日本投降的标志 。的确,日本的战后是从天皇宣布这一诏书开始的 。但战后日本社会关于战争历史认识呈现的复杂局面,可以说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因为《终战诏书》一次也没有提到“战败”和“投降”,其实是埋下了日本人关于战争历史认识的“伏笔” 。
如果对上述天皇的诏书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看出:首先 , 诏书只说到“世界大势于我不利” , 而同盟国一方又使用了“残虐之炸弹”,为了“亿兆之赤子”而不得不宣布接受美苏中英四国共同宣言,而没有任何一处涉及承认日本战败的事实;其次,诏书强调宣战并非自己的本意,而是为了日本的“自存”和东亚的“安宁”不得已而为之 , 所以仍然是站在“解放东亚”的立场上,只不过是对当前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而感到遗憾;第三,诏书中所指的战争是自1941年开始的“已阅四载”的与英美的战争,而对侵略中国的战争则不置一词,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 。综合上述三点,可见同以往天皇的诏书一样,在这里特别突出的仍是所谓日本的“国体”,仍然坚持的是皇国史观 。如果对诏书的意图解释得更清晰一些,那就是:虽然日本现在遇到了暂时的波折 , 但只要护持日本国体,虽任重道远但日本不能灭亡,仍有希望 。
【日本裕仁天皇的《终战诏书》只字未提投降】日本的各大报都在8月14日的午夜接到了宣布战争终结的天皇的诏书,第二天醒目地刊登在报纸上 。《每日新闻》的大标题是:“圣断 大东亚战争终结;颁布收拾时局诏书”,而在“维护国体”的大标题下写道:“在聆听大诏终结战争之际,吾辈草民应发挥国体之精华,建设新日本 。”《读卖新闻》的前身《读卖报知》则以“为万世开太平”为题,全文刊登天皇诏书,同时发表社论称:“正如大东亚战争的宣战诏书所申明的,我们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是自卫自存的战争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东亚的解放和十亿民众的福祉 。”这些报道和社论没有一处提到“投降”、“无条件” , 甚至也看不到任何一处对导致战败的军队与政府的批判 。《朝日新闻》虽然承认“日本国民今后面对的和平不是对等的 , 是单方面的战败”,但是对军队和政府的责任也未置一词 。这些报纸的腔调之所以相当一致,是因为就在前一天,负责新闻管制的情报局刚刚向媒体下达了“大东亚战争终结交涉之际的舆论指导方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