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产品用户画像的案例 如何建立一个产品的用户画像?

豌豆荚一直通过绘制用户画像( Persona )来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特征和行为, 从而更准确地判断他们面临的问题和真正的痛点 。
更重要的是:Persona 把抽象的用户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人, 当我们纠结于产品的某个功能点的时候, 尤其是在做一些感性的判断的时候, Persona 也会提醒我们谁是产品背后的人, 他们的日常生活如何、所面对的挑战是什么 。
在上一篇文章《Persona:我们在为谁做产品》当中, 我们和大家分享了豌豆荚在 2014 年建立的 Persona, 今天我们希望以轻芒绘制 Persona 的过程为例, 帮助大家理解如何建立一个产品的 Persona 。
Persona 的主要目标是把海量用户抽象成更具体的用户形象, 把共同的特征提炼出来, 因此 Persona 是经过总结提炼以后, 用一些最典型的用户特征虚构出来的角色 。
每一个真实用户, 很少会完全是其中一个 Persona, 而可能在每个 Persona 上都能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 。
使用 Persona 时, 我们也应该专注在用户行为和特征的理解上, 要避免简单地将身边的每个真实用户, 尤其是自己, 对号入座 。
按照使用目的来分, 用户画像大体分两类:用于创新设计的 persona 和基于大数据定量描绘的用于精细化运营的 Profile 。 我们今天着重介绍前者的使用 。
以「用户为核心」的创新设计关键在于理解用户——在产品设计者心中, 用户不应该是一个个标签、数字、设备名称, 而是一个真实的人 。
初创团队在使用用户画像时, 心中时刻装着这个「真实的人」, 与之「共情」——体会用户的喜悦与烦恼, 才可以更好地设计产品、满足用户需求, 这正是用户画像的价值所在 。
建立 Persona 的基本方法是和目标用户一对一地进行深度访谈, 并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
Step1:确定访谈内容首先, 我们要确定访谈的内容, 这取决于我们要描绘一个什么样的 Persona 。 大体来说, Persona 可能服务于产品设计, 也可能服务于市场营销;前者关注用户的行为, 后者关注用户的认知 。 以服务于产品设计的 Persona 为例, 为了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判断用户需求和痛点, 从实用角度, 不能缺少以下几项属性:
Goal
用户的核心诉求 。 例如, 对于音乐风尚引领者的画像, TA 最关心的问题是「我时刻都在听歌, 但很难找到惊艳的新歌 。 」
Use Case
关键行为 x 重要场景 。 例如, 用户 A 在公交车上用手机听歌 。
Skill
设备、经验等代表用户在目标领域的技能水平 。 例如, 用 iPhone 听歌的、收藏了 2000 首红心歌曲的豆瓣电台用户 。
Story
用户的生活状态, 尤其是与关键行为相关的部分 。 例如, 用户 C 周末会去咖啡馆看书, 享受悠闲的时光, 有时也会在咖啡馆邂逅好音乐 。 对于用户 C, 识别歌曲的功能会为他创造 magic moments, 让他对爱上你的音乐 FM 应用 。
Relationship
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 。 例如, A 会向 B 传播新鲜资讯, C 积累经验后会成长为 A, 在效率属性上 A>B>C, 等等 。
在访谈之前, 需要进一步搞清楚的是用户的关键行为——关键行为是指用户行为中与业务紧密相关的部分, Persona 的核心正是每个画像的关键行为之间的差异 。
轻芒服务的用户是内容消费者, 所以他们的关键行为就是在手机上阅读文章、看图、看视频、听音乐这样的内容消费行为;因此, 我们就需要在访谈中搜集用户看文章的频率、看视频的场景、评论和收藏内容的数量等等 。
更重要的是:我们关心他们为什么阅读文章、看图、看视频、听音乐, 这样的行为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这些事情为什么对他们重要?
我们要深入访谈重度用户, 比如你找重度使用手机阅读的人, 他们丰富的使用经验会给你很多启发;这群活生生的用户会教会你如何做出他们喜爱的产品以及如何设计产品功能的先后次序 。
此外, 我们还访谈了团队中的各个角色, 设计、开发、市场、运营, 了解用户的哪些行为和特征对他们的工作决策有帮助 。 比如, 运营团队希望知道用户通过哪些渠道发现 App, 市场团队想了解用户对什么样的品牌、哪种推广活动比较感兴趣 。 这些重要的信息我们也会在访谈里进行收集 。
Step 2:访谈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访谈来搜集基础数据, 深入了解用户的关键行为, 为 Persona 准备好骨架和血肉 。
【建立产品用户画像的案例 如何建立一个产品的用户画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