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教养方式应该是这样

相信你一定听过或者说过这样的话语:“再不听话 , 你爸爸来了啊!”“你又…… , 告诉你妈妈啊!看她不收拾你!” 。 通常孩子听到这些话之后 , 会因为畏惧的心理变得“乖”起来 , 屡试屡爽 。 因此 , 不少家长都会有意识地塑造出这样一个严厉的爸爸或妈妈的形象 , 美其名曰“树立权威” 。 然而这样的教育方法可行吗?

正确的教养方式应该是这样

文章插图
用让孩子“害怕”来制约 , 可能这更能让父母因为可以把控而感到踏实和放心 , 但可曾想过它的代价是什么?如果你让孩子因为害怕你而屈从你、讨好你 , 等于大声对孩子喊:你不重要!父母管教孩子 , 最重要的是制定明确的、孩子能遵守的规则 , 而不是依靠让孩子焦虑和紧张的“害怕”情绪 。
1978年 ,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提出了家庭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 , 即要求性和反应性 。 根据这两个维度 , 可以把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 。
首先 , 真正权威型的教养方式 , 跟绝大多数中国父母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 权威不是板着脸 , 更不是吓唬孩子 。 而是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 , 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 。 与此同时 , 父母会表现出对孩子的爱 , 并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 。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 , 有很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 并且会比较乐观、积极 。
而专制型的家长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 , 说一不二 。 孩子完全没有自主的权利 。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 , 会较多地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 , 但他们在学校中可能会有较好表现 , 比较听话、守纪律 。
放纵型的家长对孩子则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 , 但是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 。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 , 容易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 。
忽视型的家长对孩子不很关心 , 对于孩子 , 他们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 , 而不会在精神上提供支持 。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 , 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 , 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 。
【正确的教养方式应该是这样】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 好的家庭教养方式 , 首先一定是基于爱的 。 父母和孩子之间 , 只有先建立好爱的回应 , 孩子才能有稳定的安全感 , 才能因为爱而顾及父母的感受和要求 。 而所谓“权威”的部分 , 就是父母应当给孩子建立明确、适当的规矩 , 建立好边界 。 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约束 , 是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引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