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堂皇一词是怎么来的? 冠冕堂皇是什么意思

冠冕堂皇是什么意思(冠冕堂皇一词是怎么来的?)

冠冕堂皇一词是怎么来的? 冠冕堂皇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冠冕堂皇一词是怎么来的? 冠冕堂皇是什么意思】 秦始皇像 , 头戴冠冕冠冕是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 , 尤其冕是作为吉服即祭服的冠式 , 因此遂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
冕是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大典时所戴的大礼冠 , 外表黑色 , 里面朱色 , 由“冠”与“延” 组成 。 冕顶有一长方板 , 称为“延” , 其前圆后方 , 象征天圆地方;前低于后约一寸 , 有前倾之势 , 以示俯伏谦逊 。
延的前后悬挂珠玉串饰 , 以五彩丝线编织为藻 , 藻上穿以玉珠 , 一串玉珠即为一旒 , 服时各按等秩 , 以十二旒为贵 , 乃帝王所服 。
冕冠垂旒之意 , 除用来表明等级外 , 还可使戴冠者目不斜视 , 以免看到不正之物 , “视而不见”即由此得来 。 延的下部即为冠 , 古称“冠卷” , 其两旁各有一个对穿的小孔 , 称“纽” , 用以贯穿玉笄(j ) , 以使冠体固结于髻 。
笄的两端绕颔下系丝带 , 谓之“(hón)”;笄的两端又各用一条名叫“(dn)”的小丝绳挂下一个绵丸 , 谓之“(tu)纩(kuàn)”或“纩” , 纩下端饰玉 , 谓之“(zhèn)” 。
因两正临左右两耳 , 故又名充耳、塞耳 。 古人用充耳 , 目的是以戒妄听 , “充耳不闻”即由此得来 。
西周之时定制:天子之冕十二旒 , 诸侯九旒 , 上大夫七旒 , 下大夫五旒 , 此后历代之制大略相同 。 南北朝以后 , 只有帝王可以戴冕 , 因用以专称皇帝的礼冠 。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就有:“九天阊阖开宫殿 , 万国衣冠拜冕旒 。 ”因此 , “冠冕堂皇”就用来形容人的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