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案例分析怎么写( 三 )


4、《识字 六》:记“虎”字,老师说:把“虑”的“心”换成“几” 。 学生的记字方法:有几只老虎在玩耍 。 然后放动画,按词串说有关动物故事,想象动物在做什么 。 在读的时候,还有些同学读不出快乐的感觉 。 老师读,然后让别的学生读,配上动作读 。 (问题在于许多学生没进入情境;还有个反馈的问题:没读好的学生,可能仍然没读好;配上动作是否一定能读好?规定每个人都作动作,是否新的形式主义和教师垄断?)
5、现在流行的两句话:你喜欢学那里(段、句)就学那里(段、句),你喜欢怎么学(读)就怎么学(读)!一方面用多则滥;另一方面,个性化张扬时却失去了共性!忽略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 。 如一位老师教《棉花姑娘》(人教),要求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句)来学 。 到后面学完了,也是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来读 。 试想:学生在老师的权威下不敢不选,随着民主化自主学习的逐渐深入,学生如果敢于说:我那一段都不喜欢!那课怎么上?解决的办法不是自选课文,就是强制学生学了 。 (学生不喜欢的,想法让他喜欢;学生喜欢的,想法让他的喜欢表达出来,让他们互相感染 。 如果都不喜欢的,就让教师来传授、感染、熏陶吧!)
一位老师教《桂林山水》: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细细品读 。 在学生品读时,发现他们的选择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倾向,女生大多品读写水的一段,他们喜欢漓江水的安静、清纯、柔美 。 男生大多选择写山的一段,因为他们更富于冒险精神 。 (桂林山水,明明是山清水秀,山水相依 。 硬要为了所谓个性化,把山水分开来理解,一方面割裂了原文的整体意境,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是支离破碎的,造成发展的畸形化 。 )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怎么写

文章插图
6、一个老师问我:自主学习、自由发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孩子的个性很强,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要求的课堂纪律、课堂秩序、行为习惯和平时要求不一样,和社会上的要求也不一样,怎么办?(任何教学都要有秩序,当然不能过于强调秩序 。 美国式无秩序教学已经尝到了苦果,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 。 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引导者,就要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建立适当的教学常规,对教学活动要有计划,对学生的活动在适当时候有一定的引导、约束 。 特别是在学生水平发展尚低的时候 。 )
7、一位老师教学生习作:写一种水果 。 据说没有相关的课文,学生不会写 。 学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学生仿写,就写得比较像 。
(关键在于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回顾原有的生活体验,仅仅停留在模仿,有时可以学到一些技巧,但千篇一律,思维受限制,写不出好东西 。 )
7、《大自然的语言》:
师:预习了大自然的语言,都有谁在说话?
(根据学生说的,课件出示:白云、蚂蚁、大雁、蝌蚪、大树 。 )
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请把你最喜欢的那节诗找出来,美美的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朗读)
师:好!下面我们设白云、蚂蚁、大雁、蝌蚪、大树五个合作小组,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诗来研究,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
【赏析】:教是引导步步深入,学生选择有的放矢,各自锁定钟情的学习内容 。 这些内容体现着学生的兴趣爱好;或反映着学生的学习要求;或联系着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一选择,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推动教学向纵深发展 。
(教育和教学,是为培养人的,不是为让学生高兴的!学生喜欢的就学,不喜欢就不学!那科学探险那样艰难的事、危险的事谁来做?课程标准的要求怎么达到?怪不得现在生物、地理、勘探、农林这些学科根本没人报考!我们基础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8、为了发展学生个性,一些教师给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选择去学习、探究或评价 。 如分A、B、C三级测试,如果给学生自主选择,他们往往选择了与自己水平不相适应的级别 。 如为了得分高,能做A级的选择了B级 。 这就不仅仅是教学的问题,因为个性的问题,往往涉及到心理学问题,但仅靠语言的鼓励往往是苍白无力的,应当在评价时有不同的政策 。 例如原来做C级题,能做到良好,现在做B级题,也能良好,那发展方面评价就要加分 。 原来做A级题,得良好,现在做C级题得优秀,发展性评价得分也不能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