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发热,不宜动辄输液!

【小儿感冒发热,不宜动辄输液!】感冒发热 , 输液输出“输液反应”
4月的一天 , 张科长的两岁儿子鹏鹏感冒了 , 晚上发起了高烧 。 由于他家离医院较远 , 而且上次鹏鹏感冒发烧时打了点滴后很快就好转了 , 加之张夫人学过急救 , 夫妇俩觉得这次依样画葫芦就行了 , 于是决定给鹏鹏在家里打点滴 。 他们翻出上次到儿童医院看病的病历 , 到附近小诊所买了输液的药品 , 给鹏鹏挂上了点滴 。 但就在快滴完时 , 鹏鹏突然出现畏寒 , 继而热度更高 , 讲胡话 , 夫妇俩吓呆了 , 赶紧打车送到医院 。 医生诊断为输液反应 , 经紧急抢救后才得以脱险 。
医生点评:输液如同用药 , 人体有时也会发生不良反应 , 即输液反应 。 据统计 , 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为发热 , 占80%以上 。
一般认为 , 输液反应的基本特征如下:
1.在输液过程中 , 病儿突然出现畏寒或寒战 , 数分钟后开始发热 , 体温迅速上升至39~41℃或更高;
2.一般多发生在输液后30~60分钟内 , 滴入液体100毫升~250毫升时;
3.通常在停止输液后数小时 , 或使用镇静、脱敏药后 , 畏寒或寒战现象消失 , 体温能较快恢复正常 。
一旦出现输液反应 , 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注射非那根 , 严重者(发生休克)须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 并予以吸氧及抗休克治疗;若病情严重仍须输液 , 应及时更换输液管、药物及液体 。
小儿患普通感冒发热 , 不宜动辄打点滴 , 因为:
①这类病儿用些对症(如打喷嚏、流涕、鼻塞、发热)药物治疗2~3天后 , 多能逐渐痊愈;
②在气温较高时 , 发热病儿易出现输液反应 , 重者可引起高热惊厥 , 进而危及生命 。
呕吐腹泻 , 补液补出“水中毒”
周末 , 儿科急救室收治了一名病儿 , 病儿约三岁 , 已处于昏迷状态 , 烦躁不安 , 呼之不应 , 四肢间断性抽搐 。
医生给孩子作了全面体检后 , 考虑为输液不当所致水中毒(稀释性低钠血症)合并脑水肿 , 化验血钠值为118mmol/L(正常值为135~150mmol/L) 。 诊断明确后 , 立即给予供氧、补碱、静滴高渗氯化钠溶液等治疗 。 通过10多个小时的紧张抢救 , 病儿终于转危为安 。 事后追问病史 , 寻找原处方 , 得知病儿以往身体健康 , 这次发病始于前天的腹泻 。 病儿每天拉稀水便10多次 , 呕吐数次 , 并伴发热 , 妈妈带他到个体诊所输液 , 输液量达1250毫升 , 其中糖水约1000毫升 , 盐水只有250毫升 , 且输液速度偏快 。
医生点评:水中毒亦称稀释性低钠血症 , 是指体内水分过多 , 导致血液稀释、血钠浓度降低的情况 。 临床上 , 输液导致水中毒并非少见 , 幸好大多数为轻度水中毒 。 该病儿由于短时间内水分进入体内过多 , 超过了肾脏的排出速度 , 过多的水使细胞外液稀释为低渗液 , 细胞因水进入而发生水肿 , 造成水中毒 。 病儿表现为精神委靡 , 全身无力 , 肌张力降低 , 体重增加 , 浑身浮肿 , 尿量先增后减 , 呕吐、腹胀 。 脑水肿明显时 , 如不及时抢救 , 可危及病儿生命 。
轻度水中毒只需严格限制入水量便可 。 重度水中毒的处理 , 主要是用高渗含钠液提高血钠浓度 , 恢复渗透压和细胞功能 , 促使多余的水从肾脏排出 。
其实 , 对于急性腹泻并轻度脱水的病儿 , 治疗首选口服补液盐 , 并不需要静脉输液 。
输液治病观念亟待“刷新”
纵观全球 ,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输液都有严格的规定 , 不会随便给病人输液 。 事实上 , 多数疾病都可通过吃药治愈 , 不需要输液 。
医学界公认 , 用药时能口服的不选择肌肉注射 , 能肌肉注射的不选择静脉输液 。 这一用药原则是在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形成的 , 但公众未必都清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