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怎么读(坑在古文中的意思)( 八 )


现在 , 摆在秦始皇面前的问题是 , 侯生、卢生这些“方术士”既然能够阳奉阴违 , 口是心非 , 那些儒生是不是口服心也服 , 服服贴贴地跟他这个一尊之身保持一致呢?秦始皇对此很是担心 , 或者说侯生、卢生等“方术士”搞得他很是心虚 。他需要考察一下真实情况 。于是 , 便指使人去查问“诸生在咸阳者” 。——这就是“方术士”惹出来的事儿而秦始皇却“头痛医脚”地去查问儒生的缘由(阐明这一点 , 我们也才能够理解 , 后世有些政治人物 , 竟然真的会头痛反而医脚) 。
结果呢?结果不禁让他有些震恐 。这就是这些儒生在上一年刚刚颁布那样严酷的禁令之后 , 仍然“或为訞言以乱黔首” 。
如上所述 , 上一年的时候 , 正是由于“诸生不师今而学古 , 以非当世 , 惑乱黔首” , 才促使秦始皇颁行禁令 , 试图以严刑峻法 , 吓阻这股反抗的潮流 , 可是现在一查才知道 , 在平静的表面之下 , 依旧暗潮涌动 。那么 , 秦廷的法律岂不形同虚设?秦始皇的威严何在?若是任由这帮儒生继续惑乱黔首 , 岂不天下大乱?必须严查重惩!
后世很多儒生 , 总是恶毒攻击秦始皇很任性 , 攻击这位千古一帝心有多么残忍就能多么残酷地镇压知识分子 。其实秦始皇虽然心狠手辣 , 但却是一向很讲究依法治国的 , 绝不随便胡来 。面对反动知识分子的猖狂进攻 , 秦始皇依然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 , “使御史悉案问诸生” , 也就是逐个审问 , 让这些儒生人人过关 。只不过以强大的威权去审查一个个弱小的书生 ,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因为后来掌握权柄者无数次重复过这种方法 。那么 , 结果到底是什么呢?是“诸生传相告引 , 乃自除” , 也就是在酷刑苛法的威逼下 , 这些儒生们不得不违心地揭发检举他人 , 这样才能侥幸脱身免罪 。
当然并不是所有举报了同辈的人都能不被追究治罪 。若是这样 , 秦始皇就失去了追查其事的意义了 。因为他想杀一儆百 , 即《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说“使天下知之 , 以惩后” 。倒霉的 , 是那最后被朝廷认定的“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 皆坑之咸阳” 。
这样通观《史记》相关记载 , 被秦始皇坑掉的 , 理应是儒生 , 而不会是方术士 。如前所述 , 按照始皇长公子扶苏的说法 , 当时秦始皇所要坑掉的“诸生”四百六十余人乃“皆诵法孔子” , 这也清楚说明他们确实一个不差都是儒生 。又《史记·封禅书》另外还记载说“诸儒生疾秦焚《诗》《书》 , 诛戮文学” , 这“文学”讲的同样是儒生 。这些都可以同上面所做的分析相印证 。
至于《史记·儒林列传》所说秦始皇“焚《诗》《书》 , 坑术士” , 也就是我在本文开头引述过的“焚《诗》《书》 , 坑儒士”那句话 , 虽然曾被很多学者引作秦始皇所坑之人包含诸多术士的证据 , 譬如近人崔适即持此见(崔适《史记探源》卷八) , 章太炎也说是缘于“诸巫食言 , 乃坑术士“(《太炎文录》卷一《秦政记》) 。至于持此观点的现代学者 , 更比比皆是 , 毋庸逐一列举 。可若认真审读《儒林列传》的文本 , 则可以看出 , 情况并非如此 。
为便于分析 , 可将其上下相关文句 , 再列举如下:
自孔子卒后 , ……后陵迟以至于始皇 。天下并争于战国 , 儒术既绌焉 , 然齐鲁之间 , 学者独不废也 。于威、宣之际 , 孟子荀卿之列 , 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 , 以学显于当世 。及至秦之季世 , 焚《诗》《书》 , 坑术士 , 六艺从此缺焉 。
请大家注意的是 , 这段话 , 是写在《儒林列传》开头的地方 , 儒林、儒林 , 这里上上下下、前前后后谈论的儒学、儒书、儒生、儒术 , 都是儒家之事 , 与“术士”无涉 , 忽地迸出“坑术士”一语 , 与上下文不协 , 显得相当突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