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纵容的父母
案例:你和朋友谈话时 , 他的孩子总是打断你们 , 而朋友却对孩子这种不礼貌的行为视而不见 。
建议:对你的朋友说这事比对孩子说要好 , 比如“你看看孩子怎么了?我可以等你一会 , 你处理好了 , 咱们再继续?”这其实是在含蓄但明白地让你朋友知道 , 你被孩子的不礼貌打扰了 。
文章插图
“处置”熊孩子 , 不能“以暴制暴” , 而是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更有力量的人
现实生活中 , 一些家长对于孩子做“熊事” , 处理态度往往会有两种:一种是打骂 , 但这种打骂 , 基本只是情感上的大发泄;另一种就是不管不顾 , 放任孩子的所作所为 , “护犊子”心强 。
但是打骂不仅不能解决问题 , 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 《儿科学(Pediatrics)》上的一篇研究发现 , 进入小学后(5岁左右的儿童) , 跟没有挨过打的孩子相比 , 挨过打的孩子问题行为更多 , 而《儿科学》上刊登的研究中 , 半数以上被询问的母亲在孩子3岁至5岁时打过他们屁股 。
不需打骂 , 需要另一种“以暴制暴” , 比如 , 他要拿你的“手办” , 你可以建议和他比试掰手腕 , 掰得过就给他;让他用自己的拳头打你的拳头 , 等他感到疼痛 , 自己就会知道放弃 。
文章插图
更重要的是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而不放纵的成长环境
孩子一切从无开始 , 从呱呱坠地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逐步完成一件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 以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 。
孩子在2岁半到6岁时 , 处于社会规范敏感期 , 开始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 , 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 。 这时 , 孩子的一些不当行为只是在探索 , 如果父母此时有不当定性 , 孩子就真的会出问题 。 这是自由方面 , 但是 , 父母给孩子灌输规则意识越早越好 , 要意识到孩子的规则来自家长 , 家长的身教起决定作用 。 在自由的环境里 , 孩子对于父母制定的规则是不抵触的 , 父母提出规则的建议时 , 他们往往愿意接受 , 并逐渐内化成自身的规则 。
文章插图
在孩子6岁之前 , 要给他养成一些基本的行为规矩 。 需要让他知道 , 做了错事 , 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也就是要让他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一定代价 , 比如适当剥夺或者延迟满足一次他最在乎的东西 , 或者最想做的事情 。 而且 , 家长一定要说到做到 , 不可以因为孩子哭闹 , 就轻易妥协 。 最后 , 希望全世界安定和谐 , 孩子们都是俏皮可爱而不是嚣张跋扈 , 愿世界没有熊孩子!
推荐阅读
- 有一种爱是“妈不想让你成为我这样的人”
- 有这样十类妈妈,养出的孩子必成大器,你上榜了吗?
- 陪孩子写作业,亲妈一秒钟”后妈“!
- 这些妈妈太会玩!蜜桃成熟时,竟成了萌宝的小屁股!
- “Time out”管理法——解决孩子“不听话”的灵丹
- 孩子问“妈妈你为什么上班?”,你的回答是什么?
- 育儿趣图:不喜欢妈妈觉得别人比我好
- 钱钟书怎么讽刺林徽因(林徽因的一生经历)
- “I potato you”应该怎么翻译 i potato you
- 为什么只有宋朝将皇帝称“官家” 官家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