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沦陷在父教缺失的时代
古语说“养不教, 父之过”, 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 。
原始社会中, 爸爸会带孩子出门打猎, 孩子就被爸爸带着去探索世界 。 而现在却完全不是这样, 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 在家庭关系中成为一个影子式的爸爸 。 对妈妈和孩子来说爸爸缺席了, 对爸爸而言, 家庭甚至沦为了旅馆 。
针对北京3~6岁幼儿的父亲的调查发现: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 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 。 对天津市1054人的调查显示: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亲“缺位”的情况, 母亲是子女教育的绝对主角 。
2008年, 中日韩美四国的研究者发现:即使是正常家庭的父亲也已经远离了孩子 。 中国高中生将父亲选作第六倾诉对象, 排在同性朋友、母亲、异性朋友、兄弟姐妹、网友后, 其他三国的高中生也仅将父亲视为第五倾诉对象 。
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 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 这说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并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 。
焦虑的妈妈如影随形
“祸不单行”在中国式家庭的体现就是, 当孩子拥有一个缺席的父亲的同时, 老天还会给他一个焦虑的妈妈 。
当丈夫主动或被动的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 但现在婚姻的不稳定使母亲对于婚姻的依赖、对于丈夫的依赖减弱了, 此消彼长, 于是母亲便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 。 丈夫继续被往外推 。 母亲认为安全感要从孩子身上获得, 毕竟这是血缘关系, 是牢靠的、最安全的 。 所以妻子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 而放在孩子身上 。
但孤军奋战的女人会难以避免的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 又会不自觉的把家转化为她痛苦的工作场所, 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裹挟, 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 。
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 而不是父亲的世界 。 夫妻情感、亲子关系、孩子教育的问题也开始接撞而来 。
失控的孩子
有多少孩子教育的问题, 就有多少夫妻矛盾问题 。
一个在家庭中被疏离的丈夫, 是一个没法回家的男人 。 一个没办法回家的男人背后, 必然有一个很寂寞孤独的女人 。 看似是亲子的问题, 其实是夫妻情感的问题 。
可妈妈那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需要, 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 。 孩子在各种情绪中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暴虐、伪装 。
成为妈妈 “替代丈夫”的孩子会过早的承担起成人的角色, 家里会出现小大人, 心里未被成长的部分被严密的包裹, 以其他各种身心疾病来表现;或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而进入那种拒绝成长, 依赖性强的状态, 没办法探索社会, 融入社会 。
但当孩子开始失控, “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又会使得家庭系统重新达到一种病态的平衡 。 因为教育孩子的矛盾会升级成家庭的主要矛盾, 从而掩饰了很多问题, 让婚姻能够维持 。 但是, 这绝对不是一个有活力、有弹性、有生命力的婚姻 。
这种现象隐藏的是家庭问题:当问题出现后, 夫妻之间没办法良性地交流和发展 。
男人以工作来逃避问题, 女人则是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 。 这些掩盖会填满夫妻之间的嫌隙 。 看上去, 男人变成工作狂, 妈妈则沉溺于对孩子的爱 。 两个人都以理直气壮的态度拒绝处理夫妻间的嫌隙, 更喜欢用孩子说事儿, 因为用孩子说事儿, 更冠冕堂皇——孩子是更脆弱的, 你忽视我可以, 但是不能忽视孩子 。 但其实, 每个人最不能忍受的是自己被别人忽视、蔑视 。
文章插图
最大的危机是夫妻作为父母分工合作系统的破裂
从女性视角很容易简单认为:男人连基本的责任心都没有, 直接把男人贬为动物层面 。 因为男人没有责任, 父亲的角色缺失, 所以孩子得不到照顾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 很多母亲抱怨:你们这些男人知道不知道我有多么辛苦?男人也会说:我养家也很辛苦!双方都抱怨对方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 都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 于是就更不愿意去理解对方, 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
让大家更平和地看问题, 不是简单的否定和批判, 批判只能带来反击, 即使对方真的错了, 但是也会出于面子去反抗 。
推荐阅读
- 老外评价中国人,钱比家庭更重要
- 中国式早教鸡汤!鸡汤虽多,可不要乱喝噢~
- 痛苦的中国式家庭陪伴,为什么陪伴是伤害?
- 怎么灭绝蟑螂(家庭如何灭蟑螂最有效的方法)
- 从张靓颖妈妈,看原生家庭对婚姻关系的伤害
- 妈妈心情愉快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
- 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你能做的只有靠自己
- 修杰楷&贾静雯:这个再婚家庭怎样给孩子完满的爱?
- 中国人最不认可的成功,就是家庭和睦,人生平淡
- 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怎么处理孩子之间的公平与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