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被误读的教育逻辑( 三 )


来到这个未知的世界 , 孩子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些挫折 , 当孩子受挫的时候 , 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在他身边陪伴 。 孩子怕的不是挫折 , 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的孤独 。
较小的孩子还不具备使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的能力 , 父母在身边的陪伴能帮助他平复自己的情绪 。 这种平复情绪的过程就是孩子练习自己控制自己情绪的过程 。 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 , 他会逐渐明白:这的确让我很难过 , 但是没关系 , 过一会就会好的 。
提问:不能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训练是否意味着要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李岩:没有人的需求能够得到100%的满足 , 孩子也一样 。
首先 , 从出生那天 , 父母家人的不同规则和相互适应就注定了不是孩子的所有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 此外 , 长大了他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规则 。
孩子的成长有很多阶段 , 在3岁以前 , 建议给孩子充分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回应 , 这是孩子学习认识情绪和平复自己情绪的关键时期 , 这个阶段给孩子打好足够的根基 , 在孩子五六岁的时候适当限制孩子的一些不当行为就不会那么困难 。 因为你知道你们之间的根基很深 , 偶尔限制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 如果你觉得孩子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他人或者有可能伤害到他自己 , 完全可以让他停下来 。 这时候孩子哭闹也很正常 , 你只需要在旁边陪伴他就可以了 。 不必为此心存愧疚 。
要避免的是 , 打着自由的旗号 , 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放任自流 , 比如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 , 也不加以限制 。 这种放任恰恰让孩子丧失了童年最需要的互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