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被7所世界名校争相录取的妈妈,这样看待孩子的成绩!

本文作者 , 是一位为女儿被7所世界名校争相录取而高兴的台湾妈妈 , 成绩是观察孩子做事态度的一扇窗 , 她的观点与作法 , 作为多元呈现 , 供大家参考 。
我曾听到一些事业有成 , 但学历不尽理想 , 或小时候不大认真念书的人说:“念书有什么用?成绩一点也不重要 , 看我不是好好的 。 ”我不赞成这种说法 。
的确 , 成绩、学历与未来的成就表现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 人生的成就本来就还需要靠机遇与离开学校后的持续努力 , 但我认为 , 就培养正向人生态度的目标来看 , 父母亲还是应该鼓励孩子努力追求成绩表现 。
【女儿被7所世界名校争相录取的妈妈,这样看待孩子的成绩!】读书让孩子知道“一分耕耘 , 一分收获”
在孩子上初中以后 , 我常常跟他们分享一种观念:人的一辈子 , 读书是少数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事 , 不需要靠别人 , 运气的成分也很低 。 没有人际关系、职场、婚姻等等环境条件 , 你完全可以验证一分耕耘 , 一分收获的道理 , 很容易就享受到成果 , 为什么不把握机会好好努力呢!
当然 , 追求成绩表现绝不是一味地要孩子当第一名 , 更不该只重视分数高低和名次 , 使孩子错误放大成绩的意义与重要性 。 我们自己也要认清孩子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 , 所以我鼓励孩子追求的是“自己的最佳表现” 。
“跟自己竞赛”的观念必须从小灌输 , 让孩子了解成绩是一种自我检验 , 而不是数字的追求 , 名次可以帮助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在人群中的落点 , 只要符合 , 甚至超越自己应有的表现就是最棒的 。
我教导孩子的观念是:不能把不喜欢念书当作借口 , 但努力过后发现不善于读书 , 是可以接受 , 也必须坦然面对的 。 我希望这种观点能一直延续 , 成为他们未来做事的态度 , 因为没有一个成年人可以永远只选自己爱做的事情做 。
别让自己的态度造成孩子的压力
那该怎样找出衡量自己最佳表现的标准呢?这不是拿成绩来检测我们的孩子需要多做几本测验卷 , 或是去哪里补习 , 而是拿成绩来观察小孩的做事态度、能力以及所得到的成果 。 譬如数学老是不及格 , 我们要分辨究竟是不够努力 , 还是努力之后依然没有起色 , 有没有找出补救的方法等等 。
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 , 女儿只在一年级拿过一次第二名 , 其他所有大大小小的考试 , 她总是班上的第一名 。 上中学的第一次考试 , 却让她第一次体会到 , 拿第一不再那么容易 。
成绩不好 , 我们做父母的难免失落 , 但要有心理准备 , 才不会因为父母的态度造成孩子的压力 。 我自己念台大外文系 , 以前在一个又一个的阶段都有爬上金字塔尖 , 新阶段又跌下金字塔的经验 , 所以一再提醒她 , 对自己不要有错误的期待 , 但眼前的挫折不表示定数 , 只要肯下功夫持续努力 , 龟兔赛跑的故事在真实世界是会发生的 。

女儿被7所世界名校争相录取的妈妈,这样看待孩子的成绩!

文章插图


小学低年级就得把孩子的习惯“盯”好了
我从不讳言在孩子小学低年级的时候 , 我很用心盯紧功课 , 我会坐在孩子旁边 , 陪他们念书、写作业 , 完成后 , 盯他们检查或复习 , 确定每天的计划都要实行 。 当他们有困难时 , 我会立刻协助他们找出解决的方法 , 比方说查字典或找参考书 。
不过陪在旁边最重要的目的 , 除了利用长期的反复操作形成他们的惯性 , 还要让他们学会专心和时间控制 。 我不希望他们边写边玩 , 尽量帮忙约束他们集中精神 , 功课写完 , 休息时间再好好玩 。 在他们小学一二年级时 , 每天晚餐后 , 我都和孩子一起到房间把功课拿出来 , 引导他们从当天的功课中决定出完成的先后顺序 。
我要他们在一开始精神比较好的时候 , 先完成最难的作业(通常是数学或语文) , 再做其他科目 , 像美术劳作等放在最后面 。 至于才艺课的作业 , 我会要他们以“周”来做计划 , 分配在课业完成后的空当 。 这样可以教给他们一种时间安排的观念 , 过一阵子之后 , 他们就会懂得如何规划自己所有的课业、才艺活动和休闲时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