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备课(实施“有效教学”的七大策略)

有效备课(实施“有效教学”的七个策略)
实施“有效教学”的七大策略
王莹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投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教学设施,达到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具体包括有效的备课策略、有效的课堂策略、有效的评价策略、有效的教研策略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实施有效教学的七个策略:
一、抓好课前预习,实施有效的备课策略 。
上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要求 。备课的关键是设定教学目标,确立重难点,设计教学 。传统的备课方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并预设教学 。我们认为这种备课方式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抓学生课前预习、“学是教的基础”的有效备课策略 。
同时,抓好课前预习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可以避免教师课堂教学的无效性,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施这一策略,要做到四点:一是要重视预习设计 。预习不仅要让学生阅读教材,还要设计预习大纲或预习教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全面感知和理解教材,提出自己的问题,得到自己的初步思考 。二是把握预习时间 。预习大纲或预习教案要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预习 。课后时间不足的科目可以单独开设预习课 。三是把握预习评价 。教师要及时评价预习效果,鼓励学生积极预习,形成预习的习惯 。同时,学校要定期检查教师对预习的管理情况,并将其纳入教师工作考核 。第四,把握预习成果的应用 。教师要按照“学是教的准则”的原则,在课前及时检查和诊断学生的预习效果,收集学生自学时遇到的学习困难或学习疑惑,并据此进行两次课前备课,以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
第二,改进课堂,达到课堂标准,实施有效的课堂策略 。
一是要加强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明确教学任务 。课堂应表现出明确的教学目标,改变教学目标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现状,注重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转变,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
第二,整合教学内容,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改变课堂教学陈旧、封闭的局面,落实新课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课本”的要求,把回归生活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以教材为榜样,实施学科拓展教学,注重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和学生学习经验的结合,注重不同学科的融合,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实现知行合一 。同时,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整合,努力做到学生预习时不讲已经掌握的知识,自己能理解的知识不讲,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
第三,优化教学过程,加强主题教学 。要改变课堂教学的混乱局面,就要按照“明确目标——预习展示——精读授课——课堂达标”的总程序,从学科特点出发,遵循学科教学规律,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 。提倡主题式教学,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学习主题,把学习主题变成学习任务,把学习任务变成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活动中生成知识,提高能力和素养 。
第四,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主体探究 。改变过分强调学习、死记硬背和灌输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生动实践中,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感受知识的研究和应用方法,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
第五,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 。改变课堂教学手段滞后的现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加强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教学辅助作用,增强课堂互动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第六,要加强教学诊断和课堂规范检查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改变课堂教学达成率低的现状,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加强课堂训练和测试,确保80%的学生能达到课堂教学80%的目标 。讲座题目的设计要兼顾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拓宽知识面,有效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保证学生每节课有10分钟以上的时间完成讲座题目,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