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经典案例20篇 工程项目管理案例( 二 )


科学管理和关键线路控制方法;
大成公司利用网络进度控制项目进度,根据项目最终效益制定独特的奖励制度,将奖励与重点线路相结合;如果项目在关键线部分,形象进度越快,奖金越高 。如果非关键线路部分的非关键工作及时快速完成,奖金会减少,也就是说非关键工作进展越快,对整个项目没有任何好处 。科学也体现在施工设备的管理上 。为了降低成本,他们不备用机械设备,而是备用更多的机械配件 。当机械出现故障时,附件将立即投入运行,机械修理将在现场进行,而不是将整个机械运送到修理厂进行修理 。而且机械设备没有专门的司机开车上下班,司机乘坐班车上下班,保证机械设备不出场,充分发挥其效率 。
日本公司通过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方案 。比如引水隧洞的开挖,当时国内普遍采用马蹄形开挖,洞口直径8米,下方至少要平整7米直径,方便汽车进出,主要解决汽车出渣问题 。日本大成公司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改变施工图设计的马蹄形断面开挖,采用圆形断面一次开挖成型的方法 。根据计算,日本公司比我们的传统方法减少了6万立方米的开挖,同时减少了6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回填 。循环开挖出渣方法为:保持底部1.4米,先不挖,用反铲一次铲出一段 。此外,日本岳父公司改变了在隧道里掉头的做法 。以前是每200米建一个4米-20米的膨胀孔,车可以调整车头 。一家日本公司在路上安装了方向盘,汽车可以在50秒内掉头 。仅这一步就节省了38个扩大的孔,减少了5万立方米的开挖和混凝土回填 。
当时我国工程建设管理还处于计划体制环境,对市场管理手段和经济手段相对陌生 。鲁布革项目首次采用国际合同管理体系,鲁布革项目管理公司与日本大成公司签订合同 。中国的建筑经理不熟悉合同管理系统 。一、运输道路,合同约定甲方应提供三级砂石路 。由于翻新不当,日系车轮胎损失严重,所以日方索赔了200多个轮胎 。这些事件对于我们的管理者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但合同执行的结果却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看法:工程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工程结算,包括设计变更、价格波动、索赔、除汇率风险外的附加工程量增加的费用,为9100万元,仅为基价14958万元的60.8%,仅比合同价高7.53% 。与单纯强调“风格”而没有契约关系的传统家庭“兄弟”关系相比,契约管理体系在管理刚性和控制项目目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相比之下
相比之下,中国建筑企业第十四水电局承建的第一个枢纽工程始于1983年,工程进展缓慢 。世界银行特别顾问组于1984年4月和1985年5月两次考察施工现场,两人都认为按期完成截流计划难以实现 。他们使用同样的工人 。为什么他们之间有这么大的差距?此时,中国建筑企业意识到,奇迹来自良好的机制,高效来自科学的管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基本建设战线“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弊端在这个项目中完全暴露出来 。
中国人民被激起了强烈的战斗精神 。布格工程总部开始实施新的管理体系 。在第一个枢纽工程的建设中,施工人员展开了数千人的战斗 。此后,中国建筑企业在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项目法施工” 。“项目化施工”是以工程建设项目为对象,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以内部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相对分离为特征,以内部经济合同为纽带,从施工准备开始到竣工验收结束,实行生产要素动态管理和优化的一次性施工管理活动 。
1985年11月,国务院批准在鲁布革项目车间现场率先进行项目建设的尝试 。我们参照日本大成公司鲁布革办事处的组织体系,建立了精益化的指挥组织,采用配套先进的施工机械,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改革内部分配方式,产生了国内最早的“项目化施工”雏形 。通过试点,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建设过程中,原水利电力部还实行了国际通行的项目监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等管理措施,取得了节约投资、建设周期短、质量好的经济效果 。到1986年底,历时13个月,不仅收回了3个月的工期延误,还提前4个半月完成了开挖,安装车间的混凝土工作也提前6个月完成 。
198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视察鲁布革水电站现场时感叹:“看来与大成的差距不在于工人,而在于管理,中国工人能做到高效率 。”

卢格冲击波对中国建筑业的冲击和冲击是在空之前 。它挑战了中国传统的投资体制、建设管理模式,甚至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 。对于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来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开启了中国真正的建设项目管理时代的第一年 。从今天来看,我们并没有充分吸收鲁布革的很多工程经验,比如设计与施工的一体化,比如总承包与分包管理,比如精细化进度管理等 。目前国内建筑企业已经意识到,奇迹来自于良好的机制,高效益来自于科学的管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