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集团并购史的背后是扩张欲望,是资本反噬,是令人唏嘘的自卑( 二 )


此时海航集团面临的问题:航线少、规模小;地域分布几个点、政策扶持想得美 。
为了解决困境,顺利成为第四条腿,海航集团再一次用了他的老手艺:并购 。
在并购之前,海航走出了一步妙棋:抢夺机场,海航集团控股了海口美兰机场,成为了中国第一家控股机场的民航公司 。
有了机场,海航集团想让谁飞就让谁飞,天王老子来了也管不着 。
接着,海航并购了长安航空、新华航空、山西航空这几家民企 。其中,长安航空提供了10多条从北京始发的黄金航线,山西航空提供了40多条支线航线 。
这样一来,海航有了航线,规模也变大了,地域分布更是百花齐放,有了第四条腿的实力 。
到了2002年,民航总局承认了海航,海航集团统一使用HU代码 。
海航集团的这一场翻身仗打得很漂亮,他展现了很旺盛的生命力 。
一方面是时代推动着他前进,一方面是不甘于落到被并购的下场,于是,海航集团反其道行之,不想被并购,那就并购别人。
虽然民航总局承认了海南航空,但是,海航集团不是官方的计划之内,这也就是意味着海航是后娘养的,姥姥不亲舅舅不爱,发展空间的天花板都给海航盖好了 。
所以,此时的海航未免显得有点自卑 。
海航并不认命,先后杀出了公务航空、通用航空、海外航空三条血路 。
2002年底给了海航发展一个契机 。
那会儿,“非典”来袭,民航企业受到了很强的冲击,海航也不例外 。就像2020年的情况一样,人人都呆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谁会去坐飞机?
为了规避风险,海航散发思维,寻找了一条“航空+”路子 。
就是以航空为基础,发展跟航空相关的业务 。于是,海航发展了“航空+酒店”、“航空+ 旅游 ”、“航空+商业”等等 。
不得不说,这条路子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海航集团的战线拉得太大,业务贼多 。
海航集团在国内发展还算老实,稳扎稳打,还搞出了点名气,就拿“航空+酒店”,海航酒店集团名下有两个五星级酒店,唐拉雅秀酒店和金海马 。
等时间来到了2008年,欧美国家金融危机爆发,海航集团认为自己成为世界级卓越企业的机会来了 。
三、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面发展成了席卷欧美的金融危机 。
这段时间,美股的股价下跌,道琼斯指数下跌45%,从14279点跌至7800点附近 。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各国很多企业的资产缩水,价值受挫 。
中国很多企业一看,这些企业便宜了呀,正好腰包里有闲钱,于是开始大规模收购欧美企业,为自己的企业品牌国际化打下基础 。
海航集团在这么重要的时刻,进化了老手艺人的手艺:从并购到收购 。
当时的海航集团董事长陈锋说: 国际化是海航集团成为为世界级卓越的必由之路,收购兼并仍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
好家伙,收购兼并是海航集团发展的一个模式 。
从2010年开始,海航集团的收购了土耳其的飞机维修公司,尝到了甜头,就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渐渐魔怔了 。
海航收购的 历史 在2015年到2016年期间达到巅峰,完成了35项、270亿美元的收购案 。
在2016年,海航集团挤进了世界500强,厉害吧 。
厉害是厉害,但是海航收购的那些钱,从哪里来的呢?
一个是借,一个是贷 。
海航从航空发展成一家大集团,依靠那些飞机票能有270亿美元吗?没有 。
所以,为了完成自己的收购大计,海航在国内借钱,在海外贷款 。
海航集团在享受世界500强的掌声时,脑瓜里想的却是怎么偿还4680亿元债务 。
荣誉是一时的,还债是一生的 。
海航还钱的方式很鸡贼,这里了解到的方式:股权融资 。
在2015年牛市的上升期时,股价溢价高,定向增发股权可以募集到更多的钱 。
海航旗下有七八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权,韭菜们买了,海航钱到手了 。海航用这些钱,一部分去还债,一部分补充流动资金,一部分投资优质项目 。
投资项目也很鸡贼,去收购那些原始股,等到公司上市之后,原始股翻了十几倍或者几十倍 。
一般来说,按照这么操作下去,海航或许就偿还外债 。
这只是或许罢了 。
在2016年的那波收购潮中,海外并购成交价格为净资产的9.22倍左右,也就是说,多付了9倍的钱 。
万达的王健林也不可避免,收购了世界三大文娱产业,最后不得不卖掉国内的700亿资产还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