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意象是什么意思 意象是什么意思

作者: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毛宣国
摘 要:叶朗教授的“美在意象”说是新时期美学的标志性理论成果之一, 它是在充分吸纳中西美学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 。文章从“美在意象”与“美”的本体建构、如何理解“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如何理解“丑”作为“审美意象”存在三个方面论述了“美在意象”说的理论价值, 并回应了学术界对于“美在意象”说的一些质疑 。文章认为, “美在意象”命题的提出, 不仅仅是出于一种美学知识体系建设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它强调审美活动对于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美在意象”理论最后归结起来, 就是要引导人们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 。
作者简介:毛宣国,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美学诗学与美学基本理论 。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类重大项目 (16ZD02) 。
叶朗教授的“美在意象”说, 无疑是新时期美学的标志性理论成果之一, 它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赞许 。与此同时, 也受到一些质疑 。“美在意象”说是在充分审视中国现代美学发展路向, 并充分吸取中国传统美学理论资源和借鉴西方现代美学理论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 。不管是赞许还是质疑, 普遍的认识是, “美在意象”说的探讨对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来说是有推动作用的 。不过, 目前关于“美在意象”的理论论争, 反映出人们在美学观念与基本问题理解上存在的分歧与差异 。对“美在意象”说的一些误解, 也需要进一步予以厘清与辨明 。正是基于此考虑, 本文将对“美在意象”说的理论价值予以论证, 并回应学术界一些对“美在意象”说的质疑与批评 。
一、“美在意象”说充分吸纳了中西美学研究的成果
“美在意象”是叶朗的标志性理论成果, 但是“美在意象”观点并非叶朗首次提出, 它最早是朱光潜提出来的 。关于这一点, 叶朗在许多文章中都予以了说明 。他还认为, “美在意象”的观点也是北大的学者在美学理论的核心区域逐步形成的一种共识 。① 1这说明, “美在意象”成为当代中国美学具有影响力的理论学说, 并非只反映叶朗个人的美学观点与理论建树, 它也反映了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趋势, 是充分吸纳中西美学研究成果的结果 。
叶朗明确提出“美在意象”命题的时间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此时期西方现代美学理论已被大量引入中国, 以实践为本体的美学观点受到普遍质疑 。叶朗非常关注美学研究的前沿性理论, 再加上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美学研究, 对中国传统美学研究成果非常重视, 所以“美在意象”命题的提出, 从一开始就有一种新的哲学本体关注和美学思考方向 。叶朗认为, 西方哲学美学史进入现代之前, 对美的本质的看法大体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一类是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这两类看法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都是以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为前提的 。这种思维模式把‘我’与世界分割开来, 把主体和客体分成两个互相外在的东西, 然后以客观的态度对对象作外在的描述性观测和研究”2 。因此, 叶朗特别重视西方20世纪以来以海德格尔等人为代表的哲学美学的思维转向 。他说:“大多数西方现代哲学家都反对‘主客二分’的哲学原则和思维方式, 而主张‘天人合一’的哲学原则和思维方式 。海德格尔就是这一转变的划时代的代表人物 。海德格尔认为, 世界只是人活动于其中的世界 。人在认识世界万物之先, 早已与世界万物融合在一起, 早已沉浸在他们活动的世界万物之中 。人 (‘此在’) 是‘澄明’, 是世界万物的展示口, 世界万物在此被照亮 。”3与此相联系, 西方现代美学也突破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美学思维模式而走向“天人合一”式的体验美学 。这一思想, 在叶朗看来, 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是一致的, 中国传统美学对于美 (审美活动) 的解释, 其主导的思想也是“天人合一”, 而不是“主客二分” 。4正是基于这一认识, 叶朗要求重新评价和反思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 。他认为, 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形成的四派观点, 无论哪一派, 都是主张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分析美, 都是将美的问题看成是一个认识论问题, 而忽视美对人的生命存在和情感体验的价值 。他还特别批评了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美学, 认为它将美的本质与美的根源问题混淆起来, 脱离活生生的现实的审美活动去寻求所谓美的本质 。叶朗并不否认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对于美的产生与创造的意义, 但他认为, 审美活动在本质上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 同时它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活动, 是人性的一项基本的价值需求”5, 所以它在本质上是不同于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实践活动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