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钟
【编者按】洮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大支流 , 藏语称为碌曲 , 意为龙水或神水 。洮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之地 , 拥有灿烂辉煌的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等等 。
王小钟出生于甘南藏地 。2019年10月 , 作为之一书记兼帮扶队队长的他在卓尼县刀告乡龙多村开启了长达两年的驻村工作 。正是在驻村期间 , 他发现对故土的理解有了越来越多的偏差 , 甚至有了莫名其妙的远离和逃避 。于是怀着对故土深沉的热爱 , 他开启了一场寻找洮河源头的旅程 , 并在行走中观察洮河两岸村寨人家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 。
洮河沿岸生活着的人们 , 或于青藏高海拔的天地里放牧 , 或在黄土堆中躬身劳作 , 千百年来守护着河流 , 坚守着信念 。而同时 , 也朝着连自己都不可预知的方向前进——牧业因为草场的不断缩小而收入锐减 , 农业收入微薄 , 传统的种植被人们放弃 , 手工业更是萎缩 , 甚至消失 。土地变得复杂起来 , 而根本是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们变得复杂起来了 , 这些改变无法逃避 , 也无力解决 。
“我不能因为病毒的侵扰而放弃对土地的热爱 , 也不能因为洮河沿岸不断失去的文化和传统 , 而放弃对河流的追寻 。”作者王小钟在书中写道 。或许先民创造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在不断逝去 , 但河流并没有逝去 , 它依然浩浩荡荡 , 一如既往地直奔目的地 。
经出版社授权 , 本文摘录书中若干章节 , 作者在永靖县观看了洮河与黄河入汇 , 又探访了当地因洮河而兴的农家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 人们生活富裕起来的同时 , 传统手工艺和民俗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
文章插图
《洮河源笔记》 , 王小忠 著;2021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永靖县城 , 沿东行七八公里 , 过黄河至南端 , 再沿一条盘山公路行至龙夏寺 , 便可到龙汇山了 。龙汇山背靠刘家峡水电站 , 四处山环水抱 , 悬壁峭立 , 树木郁葱 , 峡谷幽长 。黄河之水静卧峡谷之中 , 碧绿如玉 , 温润可人 。东南浅谷之处 , 高家山与雾宿山碰头 , 洮河与黄河汇合 , 两山之势似巨龙腾飞 , 两河之水如二龙戏珠 , 其景观实为罕见 。
洮河是黄河上游右岸的一条大支流 , 东以鸟鼠山、马衔山、渭河、祖厉河分水 , 西以扎尕梁与大夏河为界 , 北邻黄河干流 , 南以西秦岭迭山与白龙江为界 , 全长六百七十多公里 , 流域面积二万五千多平方公里 。在黄河各支流中 , 洮河年径流量仅次于渭河 。洮河的支流很多 , 它们散流于各地 , 且流且汇聚 。洮河流域南侧为降雨丰富、植被完好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草原 , 北侧为干旱少雨且水土流失严重的陇西黄土高原 。南端河流清澈见底 , 流经黄土高原之后却变得十分浑浊 。上游那种水清见底、河道稳定、水流平稳的态势也消弭于无形了 。
文章插图
洮河上游风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图
黄河静卧在刘家峡水库 , 波纹层层 , 金光闪动 , 水绿得如茵 , 蓝得似宝 , 绿蓝交汇处 , 让人记起“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来 。洮河之水悄然汇入 , 却显得格格不入了 , 不过洮河算是找到了大家庭 。洮河在这里不再是小家碧玉 , 也不是大家闺秀 , 而是一股浑浊的黄泥汤 。相汇处 , 像把一桶黄油倒入一摊碧水中 , 像两种难以调和的颜料 。这两种难以调和的颜料经千回百转 , 反复糅合、渗透 , 于峡谷中漂流 , 最后才不见了浑浊 , 于盛大之水库中完全融为一体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在刘家峡水库可以看到洮河与黄河入汇“泾渭分明”的奇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视觉中国 图
推荐阅读
- 窗花冲外贴还是冲里贴
- 鲍鱼刺身是生的还是熟的
- 早饭前运动好还是早饭后运动好
- 运动内衣紧一点好还是松一点好
-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什么哲学原理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早上晨跑是空腹还是饭后
- 蓝牙耳机戴左耳还是右耳 蓝牙耳机l是左耳还是右耳
- gof币前景怎么样
- 羽绒晒干后还是结块
- 一次性染发伤害大还是永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