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清明节的来历及气候特点

清明节气虽已进入四月 , 但天气仍然变化不定 , 时有寒潮过程出现 。忽冷忽热 , 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等生长及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 。清明节的来历及气候特点有哪些?一起来看看清明节的来历及气候特点 , 欢迎查阅!
清明节的来历介绍
清明作为节日 , 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 , 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 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 , 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
按照旧的习俗 , 扫墓时 , 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 , 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 , 再将纸钱焚化 , 为坟墓培上新土 , 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 , 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 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
清明节 , 又叫踏青节 , 按阳历来说 , 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 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 , 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 , 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 , 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
直到今天 , 清明节祭拜祖先 , 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
清明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 , 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 , 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 , 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 , 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 , 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 , 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 , 即今天的清明节 。
相传春秋时期 , 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 。流亡途中 , 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 , 又累又饿 , 再也无力站起来 。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 , 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 , 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 , 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 , 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 , 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 , 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
十九年后 , 重耳做了国君 , 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 。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 , 唯独忘了介子推 。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 , 劝他面君讨赏 , 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 。他打点好行装 , 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
晋文公听说后 , 羞愧莫及 , 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绵山山高路险 , 树木茂密 , 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 , 有人献计 , 从三面火烧绵山 , 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 , 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 , 火熄后 , 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 , 痛哭 。装殓时 , 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 , 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 , 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 , 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
本来 , 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 , 到了唐朝 , 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 , 约在清明前后 , 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清明的气候特点
“清明时节雨纷纷” , 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 。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 , 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常言道:“清明断雪 , 谷雨断霜 。”时至清明 , 华南气候温暖 , 春意正浓 。但在清明前后 , 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 , 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 , 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 , 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 。在西北高原 , 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 , 抵抗力弱 , 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