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由和扫墓常识( 三 )


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坷垃压在坟墓边 。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 。纸钱挂于茔树 。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 。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 。”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 。没有纸钱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 。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 。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 。所谓“包袱”,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 。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 。这口袋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有图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莲座牌位,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 。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张蓝签,写上亡人名讳 。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 。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