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由和扫墓常识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既然这样,那你知道清明节的起源吗?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清明节的来由和扫墓常识,供大家参考 。
清明节踏青的来历故事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等 。我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 。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 。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仿佛只有行了这种仪式,才真正拥有了春天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
踏青虽在一年之春,但具体时日常有出入 。明朝冯应京、元朝费著、唐朝李淖,分别在文中指明踏青时节为正月初八、二月二日、三月初三 。其实,人们心中最认同的那个时节,也是被称作“踏青节”的,是春暖花开的清明时分 。在这个时节里,他们结队出游,在凭吊先人的同时,感受春天气息 。在郊野中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心情被放飞得不想回转,快乐也渐渐从脸上溢满内心 。而诗人骚客更是吟颂成篇,佳句华章比比皆是 。如“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孟浩然《大堤行》),“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欧阳修《阮郎归·踏青》),“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等,雅的无疑是1600多年前,发生在浙江绍兴的“曲水流觞”了,这一踏青活动中,不仅产生了37首酒中所赋之诗,更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
清明节祭祀常识
一、清明节的祭祀活动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鬼节是七月十五、十月一) 。“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 。
二、祭祀的对象 。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 。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 。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各地有所差异 。
三、祭祀的场所 。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 。以墓祭最为普遍 。

四、祭祀的方式或项目 。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
【清明节的来由和扫墓常识】五、扫墓的方法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 。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 。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从风水的角度来讲,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 。
六、扫墓的目的 。是慰藉祖灵,因此要虔诚奉拜 。就如在阳间,会亲友一样,要以怀念心,亲切感来相会,若非出自内心尊敬,反而不好,况且扫墓也是祈求先灵庇佑的方法 。扫墓时准备花、香、烛、扫帚、水桶、水果等,把墓地前污物,清洗墓石 。整个墓地打扫后参拜、点烛、上香、敬果、献花等,供全物品参拜后大家一起与先灵共餐,剩下物品一定要带回家,不可留在墓地,免发生腐烂、生虫等引起卫生问题,参拜上香后合掌,表示先灵与吾心合一,慰藉先灵早日往生西方,感谢庇佑子孙平安 。要求保护往后子孙之幸福 。
七、清明节祭扫的具体日期如何确定 。祭扫的日期,各地风俗均有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称"前三后三";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
八、时间的限制 。黑暗时墓地有很多无缘灵、浮游灵容易凭依,因此扫墓不可在天未亮时或太阳下山时,更不可在晚上扫墓,晚间阴气重,无缘灵、浮游灵多,容易附在人身,受到灵障 。因为公共墓地广阔,而且无子孙扫墓的墓地很多,因此这些无主之灵变成无缘灵、浮游灵凭依人身,而最容易发生意外事,因此扫墓时间在已午未时为最恰当时间,此时阳光充足,阳气最重 。之后,因为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时运低的人,很容易会招惹阴灵缠身或骚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