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听其相顾言 , 闻者为悲伤” , 悲从何处来?
家田输税尽 , 拾此充饥肠 。
三、《赤壁》
1、本诗从题材上看属于咏史诗 , 内容上三国的故事有关 , “东风”指火烧赤壁之事 。
2、“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 , 谈谈你的理解 。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 , 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 , 二乔将被锁进铜雀台了 ,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 , 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
3、本诗的一二句的表达方式是叙述 , 三四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
4、“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前朝”是汉朝 , 举出三位这个朝代的英雄人物:曹操 , 孙权 , 刘备 。
5、“东风不与周郎便”的“东风”指代赤壁战争 , 战争的双方是曹操和孙刘联军 。
6、咏史诗的特点是借古讽今 , 诗人借“东风”一事 , 抒发感慨 , 讽喻当今的统治者治理国家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
7、“东风”不仅指是自然界的风 , 而含有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之意 。
8、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 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埋着铁戟 , 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 由折戟沉沙未销蚀 , 又引发岁月流逝 , 物是人非的感情 , 能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
9、有人认为 , 杜牧只关心东吴两美女的命运 , 而不关心国家和人民安危 , 对此 , 你有何看法?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 用两美女的命运来象征国家的命运 , 更为形象贴切 , 耐人寻味 。
10、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蕴含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借一件折戟 , 写出了兴感之由 , 含蓄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
11、后两句议论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见解和思想感情?
不以成败论英雄 , 英雄的成名都有某种机遇 , 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
12、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 , 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 , 不刮东风 , 不用火攻 , 周瑜必败 。对于这个结局 , 诗人没直说 , 而是以两美女象征国家命运 , 别出心裁 。“二乔”并非普通女子 , 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
13、本诗是咏史绝句 , 立意新奇 , 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意在说明要想建树一番事业 , 得有一定的条件 , 如果条件不具备 , 即使英雄也一样无能为力 。
四、《渔家傲·秋思》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所作 。词的上阕重在描写边塞秋色 , 下阕抒思乡之情 , 笔力雄健 , 感情浓郁 。
2、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 。
3、本词所写的时间分三个阶段:白天 , 黄昏 , 夜晚 。
4、“千嶂里 , 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象?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形象地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 , 夕阳西下时 , 便紧闭城门的情景 , 突出塞外的奇异风光 , 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 , 军情紧急 , 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
5、“塞下秋来风景异” , 紧扣“异”字 , 具体描绘了三幅画面:衡阳雁去 , 边声四起 , 孤城落日 。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天冷 , 声杂 , 城孤 。
6、词中与王维“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千嶂里 , 长烟落日孤城闭 。
7、下阕“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 , 提示全词的核心内容 , 表达词人和“征夫”的矛盾心理 。“浊酒一杯家万里”是引发征夫愁思的直接原因 , “人不寐 , 将军白发征夫泪”是“归无计”的心理外观 。词的意境悲凉 , 壮阔 , 真切感人 。
8、上阕中“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表现边陲之地的孤寂荒凉 。
9、“人不寐 , 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推荐阅读
- 学生变白的最快方法是什么 学生变白的最快方法
- 初二语文上册重点知识点梳理 初二上学期语文知识点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 整齐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整齐的近义词
- 学生主持家长会开幕词文案
- 家长会的主持词,以学生的角度 家长会主持词完全学生
- 廓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 廓怎么读
- 费组词语 沸组词语
- 初中家长会学生主持词开场白 家长会学生主持词开场白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