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案人教版 高二化学教案例文

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 , 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 , 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 。教案对学生很重要 , 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最新高二化学教案例文 ,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
最新高二化学教案例文1
第四单元 沉淀溶解平衡
第1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目标要求] 1.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 。2.了解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 , 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
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
1.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的原因
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 , 在于生成物的溶解度小 。
尽管生成物的溶解度很小 , 但不会等于0 。

2.溶解平衡的建立
以AgCl溶解为例:
从固体溶解平衡的角度 , AgCl在溶液中存在下述两个过程:一方面 , 在水分子作用下 , 少量Ag+和Cl-脱离AgCl的表面溶于水中;另一方面 , 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正、负离子的吸引 , 回到AgCl的表面析出——沉淀 。
溶解平衡:在一定温度下 , 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 , 即得到AgCl的饱和溶液 , 如AgCl沉淀体系中的溶解平衡可表示为AgCl(s) Cl-(aq)+Ag+(aq) 。由于沉淀、溶解之间的这种动态平衡的存在 , 决定了Ag+和Cl-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
3.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
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 , 例如AgCl和AgNO3;但难溶电解质与易溶电解质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 , 习惯上将溶解度小于0.01 g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 。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来说 , 0.01 g是很小的 , 因此一般情况下 , 相当量的离子互相反应生成难溶电解质 , 可以认为反应完全了 。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 , 沉淀就达完全 。
二、溶度积

1.表达式
对于下列沉淀溶解平衡:
MmAn(s)mMn+(aq)+nAm-(aq)
Ksp=[c(Mn+)]m?[c(Am-)]n 。
2.意义
Ksp表示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溶解能力 。
3.规则
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c的相对大小 , 可以判断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c>Ksp , 溶液过饱和 , 有沉淀析出;
Qc=Ksp , 溶液饱和 , 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Qc

知识点一 沉淀的溶解平衡
1.下列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说法正确的是()
A.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达平衡后不再进行
B.AgCl难溶于水 , 溶液中没有Ag+和Cl-
C.升高温度 , 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D.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 , AgCl沉淀的溶解度不变
答案 C
解析 难溶物达到溶解平衡时沉淀的生成和溶解都不停止 , 但溶解和生成速率相等;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温度越高 , 一般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 , 使溶解平衡左移 , AgCl的溶解度减小 。
2.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 , 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 , 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 , 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 , 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 , 将促进溶解
答案 B
3.在一定温度下 , 一定量的水中 , 石灰乳悬浊液存在下列溶解平衡:Ca(OH)2(s) Ca2+(aq)+2OH-(aq) , 当向此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 , 若温度不变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a2+数目减少 B.c(Ca2+)增大
C.溶液中c(OH-)减小 D.c(OH-)增大
答案 A
知识点二 溶度积
4.在100 mL 0.01 mol?L-1 KCl溶液中 , 加入1 mL 0.01 mol?L-1 AgNO3溶液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gCl的Ksp=1.8×10-10 mol2?L-2)()
A.有AgCl沉淀析出 B.无AgCl沉淀
C.无法确定 D.有沉淀但不是AgCl
答案 A
解析 c(Ag+)=0.01×1101 mol?L-1=9.9×10-5 mol?L-1 , c(Cl-)=0.01×100101 mol?L-1=9.9×10-3 mol?L-1 , 所以Q c=c(Ag+)?c(Cl-)=9.8×10-7 mol2?L-2>1.8×10-10 mol2?L-2=Ksp , 故有AgCl沉淀析出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