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2.5亿用户,上市冲破300亿市值,揭秘互联网公益品牌第一股…


五年2.5亿用户,上市冲破300亿市值,揭秘互联网公益品牌第一股…

文章插图
水滴上市啦!
互联网公益第一股诞生了!
从2016年正式上线到2021年5月上市,从0到300亿,水滴筹只用了5年时间,期间共有2.5亿人与它结缘 。共和国所有网民都听说过水滴这个名字 。
然而,水滴上市之路伴随着鲜花和掌声,争议和骂名逃不掉 。今天,我们来揭秘互联网公益“第一”品牌的成长之路 。

从商誉到业务
水滴筹“公益”营销布局
而品牌之所以能在大众眼中制造这种概念错位,是因为它来自于水滴互助、水滴筹、水滴保三大板块构建的一套营销环节 。
2016年,水滴基金第一笔业务上线 。打着“一人生病,大家均摊”的旗号,通过向参与者收取一定数额的风险防范金,建立了共同基金池 。每一个缴费的用户,在面临重大疾病时,都可以通过资金池获得一笔医疗基金,最高30万元 。

不久之后,知名的水滴基金开始出现 。重大疾病患者信息经平台审核后向社会公布,以社会众筹的形式筹集患者医疗费用 。
相比当时很多众筹平台,虽然同样致力于公益,但也收取高额费用 。水滴筹打着“0费”的旗号吸引了一大波流量关注,越来越多患者的真实故事继续在水滴筹上演 。
于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公益故事,滴滴筹的好口碑一步步成长;从营销层面来说,众筹页面的背后,更像是一个天然的故事贩卖机,让品牌以真实的故事营销聚集大众同情,进而实现流量,达到公益救助的目的 。
让捐赠者成功解决困境 。这是大部分公益机构完整的运作环节,当然不包括水滴筹 。

在水滴互助的原始积累、水滴音量的放大、真实故事的渲染下,水滴的品牌美誉度和用户流量大幅提升 。在无数真实案例的冲刷下,用户的风险疾病意识进一步加强 。此时品牌推出的水滴保更像是贴心为用户打造的有效解决方案 。
处方长,价格低,与传统保险行业几万块钱形成鲜明对比,在水滴创造的良好口碑驱动下,处于用户痛点中间 。
当你以为这是品牌公益事业的一点点延伸,那就大错特错了 。本次上市的招股书显示,互助和水滴筹的利润基本为零,品牌90%的收入来自保险销售佣金 。
换句话说,公益只是水滴筹的空心弹 。玩世不恭的尝试之后,卖保险是品牌一直致力的方面 。品牌只是把公益当作一个噱头来做生意,其核心资本利润从未改变 。
赢得年轻社交圈奖金
也在网上名誉扫地
从水地奇发布的信息来看,年轻一代正在成为公益事业的核心践行者,这与品牌时代主题下的年轻化不谋而合 。披着公益外衣的水地奇,自然明白年轻社会职位的关键 。
水滴公众口碑的持续上升,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众筹信息被投放到了正确的位置,在朋友圈、微博等私密领域频繁出入流量较大的地方,将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优势发挥到了极致,通过公益概念阵营编织了一个庞大的网络传播链,从而迅速赢得了大众的青睐 。
但也许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原本是品牌优势的互联网传播环节,也会成为品牌流血上市,寻求资本庇护的最大导火索 。
水滴的真面目在多媒体传播矩阵下被揭露,导致品牌声誉严重受损 。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品牌可以通过各种数字链接随意构建大众认知,大众可以通过无孔不入的互联网即时辨别真伪 。
早在2019年,水迪奇的负面新闻就开始频繁曝光 。梨视频摄影师水地奇拍摄的一段全国各大医院扫楼视频瞬间冲上微博热搜 。
视频中称,全国40多个城市的大医院的滴滴打车,派出当地销售人员,以扫楼的形式劝说患者进行滴滴打车,而不是公众想象的患者自己的意愿,更像是一种有利可图的商业交易 。
据当地促销员介绍,每一单交易的提成都很丰厚,甚至很多人月入过万 。但平台众筹的信息审核漏洞百出,不仅金额随意填写,就连被救助人的财产信息也不审核甚至有意隐瞒 。众筹成功后,工作人员会很方便地向被救助人推销相关的医疗保险,成交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

当代人谈恋爱必备
另一个更关键的因素是现有的品牌商业利益导向下的闭环营销漏洞 。
多媒体网络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公益的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然而,随着水滴这样的互联网众筹平台的出现,问题也随之而来 。
同样,为了达到更多用户认可的目的,平台对于求助者的审核标准也会相应下降,而反映在平台光鲜的一面,就是层出不穷的虚假众筹信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