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及翻译?

大家好,今天来给大家分享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相关知识,通过是也会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及翻译相关问题来为大家分享,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的话,希望大家别忘了关注下本站哈,接下来我们现在开始吧!
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及翻译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更高成就 。下面是我整理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览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译文
译文一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
译文二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
译文三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
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
溪亭:临水的亭台 。
日暮:黄昏时候 。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
兴尽:尽了兴致 。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
回舟:乘船而回 。
误入:不小心进入 。
藕花:荷花 。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 。争(zen),怎样才能
惊:惊动 。
起:飞起来 。
一滩:一群 。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
讲解
有时候,一件细小的、但饶有兴味的往事,会反复出现在你的记忆中,引起你的思索和回味 。当时经历的生动情景,会历历如画,在眼前重现;当时的兴奋和激动,也会再次在心头涌现,印象还是那样的新鲜 。如果你是一个有才能的文学家,你就会真实地描绘出这种经历和心情,吸引读者也进入你再现的那个境界,分享你的激动 。
这首《如梦令》就是这样的作品 。这是李清照为追记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 。作品中之一句说明了这是已经过去的一天,是在郊野水边的一个亭子里,傍晚的时候 。一个“常”字,表明这件往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时常引起她的回忆 。在那里作什么?第二句告诉我们,她喝酒喝得醉醺醺的,已经到了不认识回家路途的程度了 。“沉醉”,是醉得很深的意思 。显然,她是在一边欣赏郊野的.景色,一边在喝酒,而且,也不是刚刚到了那里,是在那里已经游赏了相当长的时间了 。“兴尽晚回舟”,是说在玩赏的兴致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之后,天色已晚,才上了去时所乘的小船,掉转船头,往回走 。可是,沉醉的后果产生了 。由于天色黯淡,特别是醉眼模糊,辨认不清归路,把船划进了一片密集的荷花丛中 。“藕花”,即荷花 。因荷花是从藕长出来的,所以在诗词中也常叫藕花 。按照词调的要求,这里不用荷花,而改称“藕花” 。这时,她心慌意乱是可想而知的了 。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划出荷塘?怎么样才能划回家去?正好,按词调,这里需要重复一遍相同的两个字的句子,作者恰到好处地填写了“争渡,争渡” 。这里的“争”,作怎么讲 。“争渡”,这里是怎么划出去的意思 。“争渡,争渡”,重复一遍,就突出了她焦急的心情 。当她正在心如火燎,思量着怎样才能划出荷塘回家时,想必是在胡乱地划动着小船,去找寻一条归路 。忽然听得,呼啦啦一片响声,从河滩上飞起了一群被小船惊起的水鸟 。“鸥鹭[ōulù]”,鸥和鹭都是水鸟 。小词写到这里,戛[jiá]然而止 。至于下文如何,就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了 。想来,可能是惊飞的水鸟,吓得她出了一身冷汗,使得头脑清醒了一些,终于能够寻路回家了吧!
作者在词中不是流水账式地写她如何去,如何到家,在那里怎么玩,只在字里行间把经过作了交代 。作者也并没有写“我玩得多么高兴呀”之类,而只用了“常记”、“沉醉”、“兴尽”、“晚”几个字,就把她游赏的欢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善于剪裁,仅仅截取了醉归途中、误入荷塘、惊飞水鸟这个“镜头”,稍加点染,就写出了她这次郊游中不同一般、最难以忘怀之处,使读者不仅如临其境,也如闻其声 。总之,这首小词,虽然并无深意,但写得简练、生动而传神,今天读来,还是引人入胜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