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的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 四 )



珞巴族文字

珞巴族没有本民族创制的文定 。***民主改革以前,民间的记文、记事、停留在刻木(或刻竹刻)、结绳阶段、民主改革后,一部分入学的青少年,开始学习和使用藏、汉语言文字 。现在藏文、汉文是流行在珞巴族地区最普遍的文字 。

珞巴族服饰

珞巴族各地区的服饰不尽相同,但极具特色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珞巴人形成了赞美和歌颂力量与勇敢的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突出地表现在他们的服饰上 。尤 其是腰饰和耳鼓极其讲究,腰饰饰带用兽皮制作,袋面上缀有海贝,腰间还佩戴有链条、彩珠、统领、铜勺状小链条、火镰、串珠、鼻烟壶、印章等饰物 。

珞巴族建筑

珞巴族的传统住房是石木结构的碉房,坚固耐久且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 。他们在门上或屋内的墙壁上,画有许多避邪求福的图案 。而墙上挂着的动物头首,既是财富的象征,也是对猎手打猎能力的炫耀 。

珞巴族的宗教信仰

珞巴族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孕育和诞生珞巴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现实土壤 。由于各氏族部落生产环境有所差别及发展不很平衡,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因而各部落间原始宗教信仰也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在珞巴有的观念中鬼和神的概念没有明显的区分 。他们把“鬼怪”、“精灵”、“神灵”、“鬼魂”统称为“乌佑”,即“精灵”或“鬼” 。他们认为“乌佑”可以 凭附在任何自然物和人的身上,使自然物和人有了“精灵”和“鬼”的属性 。“乌佑”种类很多,万物皆有,无处不在,左右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的一切领域。

自然崇拜:从珞巴族原始宗教的历史发展看,大自然崇拜,是珞巴族先民最早的信仰和崇拜 。在人们的观念中,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树木等众多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都有神灵 。这种神灵各有分工,各守其职,互不隶属,都成为珞巴人的崇拜对象 。

图腾崇拜:珞 巴族由于不了解自身的生殖规律,把人类的繁衍与自然界的某种动物、植物甚至使用的工具联系在一起,并把其中的一种视作至使用的工具联系在一起,并把其中的 一种视作与自身有着特殊、神秘的血缘关系 。视作自己的祖先,因而便出现了图腾崇拜 。珞巴族各部落信仰和崇拜的图腾各不相同,其中主要有虎、豹、野牛、野 熊、熊、猴、水獭、猪、牛、羊、狗、老鹰、乌鸦、布谷鸟,鸽子、蛇、太阳、月亮、刀等30余种 。

祖先崇拜:这是珞巴族父系氏族制取代母系氏族制后出现的又一重要的原始宗教信仰形式 。它是在灵魂不死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就其本质来说,也是对鬼魂的崇拜 。珞巴族的民歌文化

珞巴族的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

文章插图

珞巴族的传统音乐只含民间音乐一类,属东亚乐系,包括民歌、歌舞和器乐三种形式,以民歌比较丰富 。珞巴民歌是诗与乐的结合形式,应用很广,且常常是载歌载舞的形式,所以民歌与民间歌舞二者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 。总体而言,珞巴族的传统音乐单纯朴素,具有较原始的风格、气质 。

根据音乐体裁和民间的音乐分类习惯,珞巴民歌大体可分为庆典和叙事歌“夹依”(或“夹金甲”),礼俗歌“勃力”,征战歌“月”(或“达米达”),祭祀歌“亚里”和劳动歌曲等几类 。

“夹依”相传是珞巴族最古老的民歌,在民间流传较广且深受群众喜爱 。夹依一般在节庆、祭祀或宴请等较隆重的场合演唱,歌词以赞颂或叙述民族来源和迁徙历史为主要内容,曲调深沉、肃穆,多为单句体,常见一领众和、边舞边歌的演唱形式,歌曲结尾处有众人以固定的衬词“夹金甲”相和 。这类歌曲既能用于舞蹈也可专用于叙事,既有一领众和的形式也可用来独唱,音乐也因此而各呈特色 。比如用于舞蹈的“夹依”,节奏鲜明,速度往往由慢渐快,音乐性格粗犷、豪放;用于叙事的“夹依”,既可载歌载舞也可只歌不舞,领唱部分的旋律和节奏随歌词而变化,而合唱部分的旋律、节奏和速度则相对固定;专用于史诗性叙述的“夹依”曲调淳朴,具有很强的说唱性,节奏富有弹性等 。

礼俗歌“勃力”与珞巴人的生活习俗密不可分,内容有酒歌、婚嫁歌、丧歌等 。它的唱词多侧重于抒情,曲调常用3/4拍或6/8拍,重拍常在第二或第五拍上,多为单句体,可独唱、齐唱或为舞蹈伴唱 。每逢建房、乔迁、宴请或游乐等活动,演唱勃力酒歌是珞巴人必不可少的行为,人们用欢快的歌声烘托出热烈喜庆的气氛,传递内心喜悦的心情 。1959年***民主改革前,珞巴地区通行买卖婚姻,被卖的女子嫁前有哭嫁习俗 。这两种仪式中所唱的歌即婚嫁歌 。丧事歌是丧葬仪式中悼念死者时哭唱的一种歌,也叫“哭歌” 。此外,珞巴人也把描绘鸟兽形象的一类歌曲称作“勃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