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赠刘景文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赠刘景文》,以及赠刘景文三年级上册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哪个,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1赠刘景文全诗意思及诗意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接下来分享原文翻译及诗意 。
《赠刘景文》全诗意思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
翻译: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
一年中更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
创作背景: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 。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 。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 。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 。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
《赠刘景文》的诗意
《赠刘景文》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
2赠刘景文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刘景文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刘景文》,赠刘景文三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下面是我整理的《赠刘景文》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欣赏!
赠刘景文
苏轼(宋)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
注释:
⑴ 荷尽:荷花枯萎 。
⑵ 擎雨盖:托住雨珠的叶子 。盖:伞,诗中比喻荷叶 。
⑶ 菊残:菊花凋谢 。
⑷ 傲霜:不怕风霜 。
⑸ 君:您,古代对人的尊称 。
⑹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
一年更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
【赏析1】
诗人十分欣赏秋末冬初的自然景象 。他并不为“荷尽”、“菊残”而惋惜,倒是残菊丛中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和树中橙黄橘绿的斑斓色彩引起了他的兴味 。因为这些都可作为品格坚贞的象征 。实际上,诗人把冬景写得充满活力,有以物喻人的用意 。诗人这一见解很独特,他是借对橙橘的赞扬来歌颂在恶劣环境中不屈不挠、照样闪射光彩的人 。
【赏析2】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1090)苏轼知杭州时 。刘季孙,字景文,北宋开封祥符(今属河南开封)人,当时任两浙兵马都监,也在杭州 。苏轼很看重刘景文,曾称他为“慷慨奇士”,与他诗酒往还,交谊颇深 。
诗中所咏为初冬景物 。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更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渚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领 *** 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 。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 。苏轼用擎雨无盖说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 。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 。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矣,诗人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亦可谓强矣!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 。“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