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三 )


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ATP的结构简式的含义 , 如ATP中两个磷酸基团之间(P和P之间用“~“表示)的化学键是高能磷酸键 。
细胞内释放能量的反应 , 如呼吸作用常会伴随ADP转变成ATP;而耗能的反应 , 如蛋白质的合成等 , 需要用ATP水解成ADP再将能量释放出来 , 以推动需能代谢反应的进行 。
ATP和ADP在体内总是处于不停地转化中 , 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
3、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变及其意义
在引导学生讨论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变时 , 需强调细胞内ATP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ATP在细胞内的含量是极少的 , 细胞内的糖类、脂类等能源物质不能被细胞直接利用 , ATP的水解后释放的能量才是细胞内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 ,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能为生物体直接利用 , 只有这些能量转移给ATP , 且ATP水解后释放的能量才可被细胞利用 。最终应使学生认识到ATP与ADP之间高效、迅速的转化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 , 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 , 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通用货币” 。
4、在讨论了ATP和ADP之间相互转变及其意义后 , 在小结ATP在细胞内能量的转换、运输、利用中的关键作用时 , 可结合本节所讲的内容 , 提一些与ATP有关的综合性问题供学生讨论 , 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ATP这一生物体直接能源物质的理解 。比如 , 可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众多能源物质中 , ATP这种绝对含量极少的物质为什么成为直接能源?
葡萄糖、糖元、淀粉、脂肪、氨基酸、脂肪酸、磷酸肌酸等 , 这些都可作为生物体的能源物质 , 但生物体不能利用这些能源物质中的能量 , 这些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必须要转移给ATP中 。生物体直接从ATP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形式的能量 , 如ATP可转化为机械能、电能、渗透能、化学能、光能和热量等 。
(2)为什么ATP是细胞内能量释放、储存、转移和利用的中心物质 , 成为生物的直接能源呢?
我们来看看葡萄糖和ATP分子中储存能量的差异就明白了 。ATP末端磷酸基团水解时 , 释放出的能量是30.5kJ/mol , 一般把水解时释放20.92 kJ/mol以上能量的化合物叫高能化合物 , 可见ATP是高能化合物 , 而且其能量与某些高能化合物(如磷酸肌酸)相比 , 要低一些 , 因此磷酸肌酸中的能量可在不需额外供能的情况下转移给ATP 。而葡萄糖分子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后 , 释放出2870kJ/mol的能量 。结果 , 存在于葡萄糖分子中的能量就像存在银行里的钱 , 而储存在ATP分子中的能量则像“零钱” , 它更容易在细胞中被使用 , 因此还有的说ATP是能量的“通用货币”就是这个道理 。
(3)ATP对生命的维持是极其重要的 , 试想:当产生ATP的过程停止时 , 会发生什么?
举一个例子 , 学生可能知道氰化物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使人死亡 , 其毒理就是阻挡ATP的形成 。当人体ATP合成受阻后 , 机体没有ATP , 神经细胞和其他细胞中的细胞活动就不能继续 , 人在3-6分钟内就会失去知觉 。
(4)还有一个问题值得一提 , 就是ATP在生物体中的绝对含量是极小的 , 但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消耗着ATP , 但在正常情况下 , 生物体内的ATP量可满足机体的要求 , 奥妙何在呢?
生物体可把其它能源物质的能量高速地转移给ATP , 以补充ATP的消耗 , 即ATP—ADP循环速度是很快的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2
教学理念
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 , 倡导探究性学习 ,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 ,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 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 , 让学生亲历从观察现象上升到理论水平的探究过程 ,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 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是关于对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进行比较 , 要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 , 就要从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开始学习 。教材在利用活动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 , 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 , 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 , 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 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