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的活动及饮食禁忌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节气的活动及饮食禁忌,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
夏至的活动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 。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 。”“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
“夏至”食品
“麦粽”与“夏至饼”: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 。《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 。”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

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
冬至馄饨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 。“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
夏至饮食禁忌
1、重健脾祛湿
夏至过后,“暑多挟湿”,在饮食上我们要以清补为主,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 。脾主运湿,脾胃功能好,就能把多余的湿气运化出去 。
2、防中暑
到了炎热的夏季,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消化系统等,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 。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防暑 。

3、防心血管疾病
中医认为,夏主火,内应于心;西医也认为炎热的天气,体内血流会加快,增加心脏负荷 。所以夏至开始我们应养护心脏,调适心情,不可随意动怒,以防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 。
4、防贪凉热伤风,得空调病
人大量流汗或在洗澡后,毛孔舒张,此时若空调开得过猛,室内外温差过大,容易引发热伤风 。一般空调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4℃为宜 。
5、防热病湿疹
夏至天气闷热潮湿,为皮肤病发作提供了条件,也易引发脚气、湿疹等疾病 。平时要注意衣物材质的选择,避免在潮湿的地方久留 。
都说要冰凉一“夏”,但是我们不能只为了一时爽快而忽视了身体哦,凡事都要讲究适度,一旦过度就容易引发各种问题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要在夏至日多多注意,不要生病哦!
夏至谨防七种病
一、腹泻
夏季腹泻患者的病因多是暑热外蒸,贪凉太过,加之此时人体肠胃薄弱,或饮食不干净,造成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疾病 。
预防总原则: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具体有四:一是在购买食品时,尤其是鱼、肉类,要注意是否新鲜 。二是烹调时,炊具和餐具要注意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 。凉拌菜吃时应洗净,拌时加大蒜,生吃的蔬菜水果更要洗净 。三是夏季饭菜最好现做现吃,放置冰箱保存的剩余饭菜,从冰箱里拿出后应加热再吃 。四是因为苍蝇与蟑螂等害虫,是肠道传染病的媒介,要及时消灭 。

二、心脑血管病
夏天天气热、气压低,老年人出汗多,处于相对脱水状态 。倘若补水不足,加上高温造成的血管扩张,很可能造成老年人血压偏低 。血压低则可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使原有的心脑血管病病情恶化,出现头晕、胸闷、心慌和憋气等症状,严重时还有可能突发心梗和中风 。
建议老年人锻炼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与盐分,日常监测血压,遵医嘱及时调整降压用药 。早晨气压较低,6点至10点是高血压好发的“危险期”,喜欢锻炼的老人应避开这段时间,下午或者晚上去锻炼 。
三、空调病
夏至时节,很多人会选择躲在冷气充足的室内,这会带来新的隐患——空调病 。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人们由于每天多次出入冷气环境,无形中给心脏增加了负担 。第二,冷热交替,细菌很容易利用开张的毛孔进入人体内而引起感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