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家教论说”之十六:《漫话家长打孩子》( 二 )


比如 ,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一书 , 公开指出 , 鞭挞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办法” 。 他说:鞭挞“会毁灭羞耻心” , “这种奴隶式的管教 , 其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 。 “鞭笞是惩罚儿童的方法中最坏的一个 , 所以也是最后的一个 。 ”看来 , 他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家长鞭挞孩子 。
可与此同时 , 就在同一本著作里 , 他又公开主张对于犯有“顽梗”或“反抗”过失的儿童 , 必须给予鞭挞;而且 , 要打就打个彻底 , “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 , 不可中止 , 而且还要逐渐加重 。 ”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一贯反对家庭教育中采用体罚的方式惩罚孩子 。 他在《父母必读》一书中 , 旗帜鲜明地公开声明说:“我是体罚的反对者 , 很早就是反对者 。 一般说来 , 体罚的方法我是不能容许的 。 我没有见过一个家庭施行体罚会有好处的 。 ”他认为体罚有很多的危害 , 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身体 , 而且会形成孩子的不良性格和习惯 , 甚至会把孩子推向犯罪的深渊 。 他说:“他们的子女因为害怕他们 , 就设法在他们的威信和权力的范围之外过生活 。 ”因此 , 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
马卡连柯自己一生膝下没有孩子 , 他肯定没有打“自己”的孩子的行为 , 因为在他的家里没有殴打的“对象” 。 然而 , 他当初在他自己创办的“高尔基工学团”(即工读学校)工作时 , 的的确确曾亲自动手打过一个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而且 , 他还说是“一拳把那个孩子给打好的” 。 那个被他亲手殴打的学生 , 后来的确变好了 。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教育思想家 , 也是反对“打孩子”的 。 他在《上海的儿童》一文中说:“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 , 甚而至于打扑 , 使他萎葸退缩 , 仿佛一个奴才 , 一个傀儡 , 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 , 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 , 待到放他到外面来 , 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 , 他决不会飞鸣 , 他决不会跳跃 。 ”
可据鲁迅夫人许广平先生回忆说:“鲁迅反对小学教师的鞭打儿童 , 但有时对海婴(鲁迅先生的儿子)也会加以体罚 , 那是遇到他太执拗顽皮 , 说不清的时侯 。 但直至他死 , 也不过寥寥可数的不多几次 。 ”
我列举上述这些实例 , 并不是表明我主张“打孩子” 。 二十年来 , 我到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我国所有省、市、自治区的一百多个城市讲学近千场 。 在做学术报告和给家长学校讲课的时侯 , 我从来都主张教育手段要文明 , 旗帜鲜明地是反对家长体罚孩子 , 并且会例举出不下十条理由 , 深刻分析其危害 。 然而 , 不瞒各位读者说 , 在我的儿子小时候 , 我也曾打过我的他 。 只是次数很少 。 而对我的女儿 , 她从小到大 , 我从未动过他一个手指头 。
这类自相矛盾、出尔反尔的现象 , 我看只能这样理解:他们原则上是不同意家长“打孩子”的 。 但却认为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 , 是可以“打”的 。 我的这个理解对不对?拿不准 , 请读者评判 。
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上述现象充分表明 , 可不可以“打孩子”的问题 , 是一个很复杂的实际问题 。 在理论上应当说人们都是清楚的 , 可在实践中却不是那么简单 。 不仅“打孩子”的原因是复杂的 , 就是“打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 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不能一说到“打孩子” , 就认为是进行“体罚”或是“虐待” 。
比如 , 就像前边说的鲁迅先生“体罚”他的儿子海婴 , 据许广平先生说情况是这样的:“要打的时侯 , 他总是临时抓起几张报纸 , 卷成一个圆筒 , 照海婴身上轻轻打去 , 但样子是严肃的 。 ”很明显 , 鲁迅先生的“打孩子” , 并不是真打 , 而主要是作为一种“吓唬”、“制止”的手段 , 像这种“打”不能算是“体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