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家教论说”之十六:《漫话家长打孩子》( 三 )


再比如 , 在孩子小时侯 , 两三岁 , 刚学会走路 , 他不知道深浅、利害、安危 , 看到新奇的东西就想摸一摸 , 动一动 , 玩一玩 。 看见家里的电器插座 , 他也好奇地要摸一摸 。 对小孩子的这种危险行为 , 你说怎么进行管教呢?你给他讲道理 , 说:“这个东西不能摸 , 一摸就电死了 。 ”什么叫“死”?孩子可能会天真地问:“死 , 好玩吗?”对不懂事的孩子来说 , 那不是“对牛弹琴”吗?他根本不可能懂 。 说不管他 , 放任自流 , 任其为所欲为 , 让他体验一下“自然后果”的惩罚 , 那行吗?
管教那么小的孩子 , 唯一行之有效的管教方法 , 就是在他要伸手摸电器插座的时侯 , 狠狠地打他的手 , 甚至要把他给打哭了 , 重重地给他以刺激 。 这样 , 有一两次 , 就会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摸那东西--手疼痛”这样的条件反射 , 以后他再也不会伸手去摸“那东西”了 。 像这种“狠狠地打” , 也不能说是“体罚” , 而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教育 , 唯一正确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
就像许广平所说鲁迅先生“打”海婴是在他“太执拗顽皮 , 说不清的时侯”那样 , 不是处罚 , 而是“警戒” 。
打孩子的思想根源
历来的绝大多数家长和教育家是不主张“打孩子”的 。 可是 , 在现实生活中 , 我们中国的绝大多数孩子 , 特别是男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 都挨过家长的打 , 只是有轻重程度的不同而已 。
为什么打孩子的现象是这样的普遍呢?要解释这种现象和解决这个问题 , 恐怕就必须从“打孩子”的思想根源上入手 , 进行深入的考察 。
有人说 , 我打孩子 , 是因为我脾气不好 。 这不是理由 。 因为脾气不好的人 , 也不是见谁就出手打谁 。 见谁打谁的 , 那是神经病患者 。
也有人说 , 我的孩子太气人了 , 说他不听 , 就是得打!这也不是理由 。 那要是家庭以外的别人气你呢 , 别人也不听你说的话呢 , 那你也上手就打人吗?绝不会的 , 除非你是醉汉或神志不清醒的人 。
家长之所以“打孩子” , 实际上主要是头脑里的“子女私有观念”在作怪 。 认为孩子是自己的 , 并且是在思想深处没有把孩子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 而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或附属品 , 可以任意处置 。 中国人的这种思想意识是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由来已久的 。
我们中国 , 长期以来 , 封建家长制盛行 。 家长是“一家之主 , 尊中至极” , 他拥有极大的特权 , 不仅统摄全家的“财政大权” , 而且对家庭的其他成员拥有“支配权”、“处置权” 。 过去说:“君为臣纲 , 父为子纲 , 夫为妻纲 。 ”这里的“纲”字 , 就是拥有支配权的意思 。 在旧社会 , 家长对子女不仅可以打骂 , 还可以出卖、抵债 , 甚至有权处死 , 并且不负任何的法律责任 。 东汉时的郭巨 , 为了保全母亲的性命 , 减少吃饭的“人口” , 竟然亲自对手把自己三岁的儿子给活埋了 , 不仅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 , 还被列入了《二十四孝图》 , 大加赞扬他的“孝行” , 作为人们效法的榜样 。
建国以后 , 我们虽然对封建家长制进行了批判 , 社会的开放 , 人口自由流动 , 也使封建家族消亡 。 但是 , 由于这种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淀积太深 , 思想观念具有相对独立性 , 至今仍在许多人的头脑里顽固地残存着 。
在封建社会 , 家长打孩子 , 往往是因为孩子违背了家规、家法 , 触犯了家族利益或损坏了家族的名誉 。 家长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或家族的名誉 , 而惩戒孩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