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李希贵:学校要用这3个体系架构更高水平育人模式( 二 )


当学生在一年、两年、五年的任务学习中 , 扮演完这100个角色 , 他就了解了这个世界 。
下面看一个一年级的学习任务:为受伤的大象造一个有用的鼻子 。

动物园园长打来电话:“我们救下了一头可怜的大象 , 它的鼻子受了伤 , 断了一截 , 生活很不方便 。 ”园长听说你们是专业的生物医学工程师 , 希望你们能为大象造一个有用的鼻子 , 让它能生活得好一点 。
这个任务挑战性很大 , 学生的角色是生物医学工程师 , 他在给大象装鼻子的时候 , 不再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 随便装一个固体的鼻子就好 。 他选择鼻子的材料时 , 必须能帮助大象呼吸 。
面对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 如果不管他 , 他很容易成为一个自然工程师 , 但不可能成为一个医学工程师 。 要扮演好这个角色 , 需要完成巨大的工作量 , 包括查找资料、读绘本等等 。
  • 如何增加学生的自定义空间?
当采取任务学习的方式 , 既希望孩子通过丰富的课程发现自己的潜能 , 又希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又一个矛盾展现在我们面前:传统的学校建筑空间无法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 如何在一个学校里增加学生可以自主定义功能的空间 , 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挑战 。
十一系列的老学校之所以必须进行改造 , 新学校之所以必须按照课程安排和需求建设 , 就是因为没有这样的空间 , 任务学习没法实施 。 在十一学校 , 很多空间的名字不带有功能 。 因为一个空间的功能往往比较多 , 而且未来还可能延展出更多功能 , 我们无法把一个空间仅仅定义为会议室、化妆间或者舞蹈厅 , 所以我们就用了这些“模棱两可”的名字 。

水平|李希贵:学校要用这3个体系架构更高水平育人模式
文章图片

类似这样的空间有几十处 。 我们不知道学生在任务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怎样的需求 , 需要怎样的空间 , 以及这个空间需要配备什么样的资源 。 我们希望它慢慢长出来 , 在学生需求生长的过程中 , 我们不断赋予它新的资源 。
比如 , 白盒子怎么来的?是我们把过去学校剧场外边的4个化妆间、2个卫生间、2个仓库打通改造而来的 。 学生在这个空间里可以干很多事情 ,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化妆的地方 , 在这里 , 可以排练 , 可以候场 , 可以举办家校活动 , 可以见朋友……
有天一个学生找到我说 , 太感谢学校 , 太感谢白盒子这个地方了 。 他说他特别喜欢画自画像 , 自画像需要用到桌子和镜子 , 这个地方特别合适 。
这张图是学校的灥湾 , 有1056平方米 , 也是学生的乐园 。

水平|李希贵:学校要用这3个体系架构更高水平育人模式
文章图片

这是一个图书馆一层的学生中心 , 在这里 , 学生能干的事儿有很多 。
一旦发现了学生的新需求 , 我们就不断给他们增加资源 。 有个孩子希望以后做足球比赛的现场直播 , 他需要一个胶囊式的、封闭的空间 。 空间里必须有放视频的地方 , 还必须有录音设备 。 我们就慢慢给他添置这些设备 , 渐渐也长出了更多需求 。
目前我正在筹建北京第一实验学校 , 这所学校借鉴了很多过去的经验和教训 , 把学校的大部分空间都建设成学生可以自定义的地方 。
比如小学的学习社区事实上已经没有教室了 , 各个多功能的空间可以支撑学生至少发生20种以上的学习方式 。 我们还在不断配置更多它需要的资源、环境和条件 , 希望能产生更多学习方式 。
初中科学学习社区 , 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天文学、工程学的学习都可以在这里进行 , 它们需要的资源和空间都不一样 , 学生也可以展开不同的学习方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