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教研助力“双新”建设高质量实施

为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实施工作 , 2020年9月 , 教育部探索机制创新 , 在国内遴选、建立了33个普通高中国家级示范区和99所国家级示范校 , 旨在发挥示范区(校)在全国普通高中“双新”工作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 受教育部委托 ,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承担了国家级示范区(校)建设工作的联络协调、专业指导和建设评估等职责 。 一年多来 , 示范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 其中 , 教研有力地发挥了专业支撑作用 ,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为推动国家级示范区(校)规范、科学和高质量建设 ,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指导下 , 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制定了《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校)推进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校)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 《实施方案》明确了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省级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示范区、示范校等各方工作任务 。 《建设指南》进一步明确了示范区(校)的建设任务 , 是国家级示范区(校)建设工作的基本遵循 。
在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的指导下 , 各示范区(校)先后制定了示范建设工作三年规划 , 大量的研究工作和学校指导任务由区域教研或校本教研承担 , 一年来 , 其工作成效和经验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
完善教研体系
一是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联动”教研机制 。 从横向上 , 建立行政、教研、科研“三位一体”工作机制 , 示范区普遍形成了行政牵头、教研支撑、科研引领、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 例如:无锡示范区依托市教科院 , 联合市教师发展学院 , 构建协同推进示范建设工作的教研体系 。 从纵向上 , 建立市、县、校“三级联动”推进示范建设工作体系 。 例如:合肥示范区强化市教科院的研究、指导、服务与管理作用 , 注重发挥县级教研部门支持作用 , 建立县(市)区教研工作考核机制 , 着力改善学校教研工作质量 ,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二是强化开放教研 , 联合高校、教研机构、示范校建立协作教研共同体 。 为增强指导力量 , 示范区普遍通过多种方式 , 积极吸纳高校专业力量、区域教研机构和示范校教研力量 , 组建协作教研共同体 , 联合指导学校解决高中“双新”实施中的问题 。 例如:北京市西城示范区教研部门与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形成了研究共同体 , 以六大协作组和“项目研修工作室”的方式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并及时指导学校解决“双新”实施中的问题 。 北京市海淀示范区组建了以25所基地校为主体的校际研修共同体 , 长春市依托“十城市教研协作体”和“东北三省四市教研协作体”、长沙市联合中小学名师组建“网络教研联盟” , 建立一批市级网络名师工作室 , 为区域高中“双新”实施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
三是加强教研制度建设 。 示范区普遍通过加强教研制度建设提升教研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 。 例如:长春市研制了《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教研工作方案》 , 建立随机视导、专项督导、跟进宣传、选树典型和激励表彰等推进机制;重庆市渝中区研制了《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管理办法》 , 形成以区域教研为引领、校本教研为根基、集团教研为拓展的渝中教研新样态;昆明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育科研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无锡市研制了《无锡市普通高中校本教研指南》 , 指导学校围绕“双新”任务组织有品牌影响的研修、展示和交流活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