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考|《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群文教学应该关注的点( 二 )


母亲 , 整个第二部分来详细写母亲的形象 , 通过三个具体场景回忆 , 写母亲默默承受我的坏脾气 , 送我去地坛时的语言和动作、心理 , 在地坛里找我的举动 , 写出一个有双腿瘫痪的儿子的母亲所承受的身体、心理、精神上的折磨 , 刻画了一位坚韧顽强 , 温柔如水 , 默默的陪伴 , 爱儿子超过自己的伟大母亲形象 。
通过自己对母亲的发脾气 , 后悔没有为她想过 , 后悔有了名气没有让她享受到幸福 , 痛悔自己在她寻找的时候的躲避 , 追忆中充满了自责和悔恨 。
手法是什么?《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三篇文章分别出自朱自清、郁达夫、史铁生三位散文大家之手 , 运用比喻、拟人、对比、虚实等多种艺术手法 , 使景物画面呈现出生动形象特点 。

一、 速读课文 , 分类各种艺术手法赏析批注

速读课文 , 勾画《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运用各种艺术手法的句子 , 进行批注赏析 。

二、 品读课文 , 艺术手法分类分享会

1.比喻:

《荷塘月色》

叶子出水很高 ,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
层层的叶子中间 ,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 有袅娜地开着的 ,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 像闪电般 , 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

月光如流水一般 ,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 , 高处丛生的灌木 , 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 峭楞楞如鬼一般


择要分析:

其中最美的画面是荷叶随风起舞时 , 宛如婆娑婀娜舞女美妙旋转的裙子 , 荷花就是美人;可以用“青翠的玉盘”比喻替换吗?对比分析 , 既绘出了荷叶的色 , 又表现了荷叶的质 , 还状摹了荷叶的形 。 但不是月色下的荷塘 , 因为月色之下 , 色和质皆看不清楚 , 只能看其形 , 只有舒展的裙子有动感的相似 。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的选择 , 让读者想起白色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洁品质 , 运用比喻中的博喻 , 强调白荷的不同层面特点 , 明珠点明白荷的白色光华闪亮夺目 , 星星点明白荷的忽明忽暗 , 美人点明白荷的朦胧恬静和不染纤尘的美质 。

“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 峭楞楞如鬼一般” , 全文营造了淡淡的喜悦情绪 , 但这一句斑驳的黑影 , 峭楞楞的鬼影带给人的只有恐怖 , 没有喜悦 , 足以搅扰了温馨的美景 , 破坏了喜悦的心情 。

《故都的秋》

第一是枣子树 , 屋角 , 墙头 , 茅房边上 , 灶房门口 , 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 , 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 , 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 。
枣子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 , 从喻体看 , 枣子出人意料的个大 , 北方特有的粗犷 。

2.拟人:

《荷塘月色》

层层的叶子中间 ,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 有袅娜地开着的 ,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 遮住了 ,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 , 像是画在荷叶上 。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 , 没精打采的 , 是瞌睡人的眼 。

这时候最热闹的 , 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 , 我什么也没有 。


择要分析:

其中形态各异的荷花 , 用“袅娜、羞涩”二词 , 在作者的眼里荷花俨然已是仙子一般了 , 形象优美令人向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