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构建专属文化符号 天府一小生发“三力合一大于三”的教育力量( 二 )


自建校以来 , 天府一小每年都会举办“文乐迎新”系列活动 , 但这并非单纯的跨年迎新 , 背后其实是学校“雅正课程”的落地 , 它与学校所倡导的“处处皆课程”正好形成了一个回环 。 据了解 , “雅正课程”包括基础课程、拓优课程以及生习课程三大板块 , “文乐迎新”就属于生习课程范畴的“佳节流传”板块 。
在这场为时一个月的“文乐迎新”活动中 , 天府一小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 这与“雅正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应的课程”密不可分 。 比如 , 学校特意为孩子们安排了一场有趣的儿童剧《舒克与贝塔之克里斯王国》 , 大家在享受“看剧”带来的欢乐时 , 其实学校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思考:在生活中如何保持善良?如何善待身边不同的人?
又比如 , 幼儿园的弟弟妹妹来学校探访时 , 作为天府一小的小主人 , 孩子们要担当起学长、学姐的角色 , 来为弟弟妹妹们引路 , 带着他们共游雅园 。 还包括在迎新盛典当天 , 天府一小的孩子们需要担起小解说、小礼仪等职责 , 给到访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介绍校园的一草一木 , 一景一画 , 看似常规的活动背后 , 其实是“学长课程”的一次集中体现 。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 在整个课程践行的过程中 , 于学长、学姐而言 , 在带领低段同学执行“工作”时 , 高段孩子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统筹能力、应变能力均能得到提升 , 于学弟、学妹而言 , 他们不仅可以在学习中锻炼自我表达力、记忆力、自控力 , 更是通过向中高段的同学“取经” , 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今日优秀的学长学姐 , 就是自己明日努力的方向 , 最终目的是激励学生的成长内动力 。 此外 , 在活动设计中 , 学校还植入了“亲子课程” , 学生与家长共同制作灯笼、手绘新年贺卡等 , “我们将孩子们做的灯笼拿来装扮校园 , 后续又统一将灯笼挂在校门口 , 在活动结束离校时 , 孩子们又摘下灯笼 , 将这份喜庆传递到更多的角落 。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台盛典主要由入学仅3个月的一年级萌新挑“大梁” 。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 天府一小建校已有四年 , 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 学长学姐们都曾是舞台的“主角” , 为了让爱一直能够延续 , 本届迎新盛典的接力棒正式传递到了新生和新生家长手中 , “迎新盛典演出是文乐迎新系列活动的最后一站 , 它的举办既是为2021文乐迎新画上了‘句号’ , 也寓意着翻开了新一年的篇章 。 ”
盛典解读
“三力合一大于三”需文化符号来统领
天府一小虽说建校时间不长 , 但“文乐迎新”是学校每年都会坚持举办的一个固定活动 , 从氛围营造到师生、家长沉浸式地体验 , 给到了大家足够仪式感 , 并逐步成为了学校的一种文化符号 。
上述负责人表示 , 之所以要将“文乐迎新”作为学校重大庆典之一 , 实际上 , 背后有着多层思考 。 首先 , 迎“新”是对过去一年得与失的回顾与总结;其次 , 迎“新”寓意着对新的一年充满憧憬 , 迎接新的开始;在2022年的文乐迎“新”中还蕴含了对新生、新生家长表示欢迎的意思 。
另外 , 整个“文乐迎新”活动 , 之所以每个环节都是“课程”的呈现 , 在她看来 , 这是因为教育是服务于人的 , 场景的浓度决定了学习的浓度 , 跳出方方正正的教室 , 规规矩矩的课堂 , 让孩子们以“触摸”的方式去学习、去感知、去成长、去获得收获 , “我们正是想借助迎‘新’活动 , 把‘新’烙在每个学生、每个家长、每个老师心里 , 并通过不同的学科来承载 , 让孩子们能从中树理想、树大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