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家庭教育VS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影响大还是学校教育影响大呢?要我说 , 都很大 。
有一种情况是两边都争孩子 , 学校方希望孩子和家长都听学校的 , 经常用一个公式5+2=0(意指5天上学经过2天周末 , 教育效果归零)来控诉家庭教育的消极影响;家长不认同学校的教育 , 希望控制学校或抵制学校教育 。
还有一种情况是两边都推卸责任 , 校方只负责抓学习成绩 , 把人格教育放弃 , 学校只负责选拔 , 孩子有任何问题都是家长的责任;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了 , 孩子长成什么样子都该是学校负责 , 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孩子一天80%的时间在学校啊 , 另一个理由就是:孩子就听老师的 。
每个人的教育都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等元素 , 只是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比例不同 。 孩子越小 , 家庭占的比例越大 , 随着孩子长大 , 社会和学校的比例会有所上升 , 青少年之后 , 后两者的影响会超过家庭 。
具体到家庭 , 家庭成员对孩子的影响力也是不同的 , 亲密度越高、威信越高的长辈影响越大 。 在学校里 , 影响力来自老师、同学和校园文化 , 其比例关系的变化几乎同比于家庭、学校、社会的比例关系 。
现在 , 我们需要解决几个疑惑 。
第一 , 为什么孩子待在学校的时间长 , 而影响力没有家庭大?
【问题|家庭教育VS学校教育】其实 , 这本质上不是时间问题 。 父母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力——正向的或反向的 。 首先 , 遗传的影响力是不争的事实 。 其次 , 影响力不是在施教的时候才存在 , 父母的一颦一笑 , 父母的坐卧行走 , 父母的潜意识 , 父母说话的语调及词汇量 , 父母解决问题的方式 , 父母的思维方式等都影响着孩子 。 家里的味道、色彩、温度、家具、装饰等都具有影响力 。 再次 , 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依恋使他们首先以父母为模仿对象 。 父母是孩子之所以存在的由来 , 是孩子生活在世界上的依据 , 孩子终其一生都努力按照父母的期望生长 , 希望父母对自己满意 。 这就是为什么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重要的原因 。 可是 , 在实际生活中 , 各种不理想的亲子关系导致父母正面影响力下降 , 成人对孩子不满意而又没有办法 , 或者成人嫌麻烦 , 又或者是成人为教育付了费 , 以消费者心态想问题 , 就幻想依赖学校教育搞定一切 。
第二个疑惑接踵而至 , 既然学校教育没那么重要 , 我们为什么还要择校呢?
你的脚很健康 , 你的鞋很舒适 , 袜子也很好 , 但脚底有一粒小石子 , 它占的重要性的比例不大 , 但造成的伤害却很大 。 虽然学校教育重要性占比不如家庭教育多 , 但即使它只占1%的比例 , 如果它是那颗脚底的石子 , 也会伤害至深 。 所以 , 学校教育也重要 。
有一种理想的建议是 , 学校和家庭各负其责 。 这话是对的 , 但又太笼统 。 各负的责任是什么呢?范畴在哪里?教育的内容就是做人的教育和做事的教育 。 这两项家庭和学校都要负责 。 各负其责不意味着泾渭分明 , 而是相互配合 。 配合得好与不好有两个原则 , 一个原则是可以重复不可以有空档 , 比如家庭不教做人学校也不教 , 学校不教学习家庭也不教 , 这就有了可怕的空档 。 另一个原则是家校要一致 , 不能学校教1+1=2 , 家里教1+1=3 , 不能家庭里教爱与宽容 , 学校里教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 。
那些因为自己没有办法而依赖学校的家长可以理解 , 那些嫌麻烦而把孩子推给学校的家长也可以理解 。 但以消费者心态想问题的家长是不够聪明的 。 经济账算得越精明 , 其实越笨 。 孩子是谁的呢?因为交了学费就追求物有所值 , 而把一切责任推给学校 , 这推掉的不是责任 , 是孩子宝贵的成长机会 。 还有另外一个误区 , 即有些家长很谦虚 , 老觉得自己不是教育专家 , 所以觉得自己不懂教育因而依赖学校 。 教育的专业性不是学教育学学出来的 。 家长有正常的人性 , 爱自己的孩子 , 不必成为教育专家也可以是好父母 。 许多父母在教育中的错误不是因为不懂教育 , 而是不懂人、不懂生活、不懂常识造成的 。 而父母的这些缺失又是制度、文化、教育导致的 。 我们要回到爱 , 温暖的爱——不是用头脑规划出来的前程;朴素的爱——不是用富裕装点的欢乐;积极的爱——不是焦虑和同情 。 放下思绪凝视你的孩子 , 敞开心灵拥抱他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