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有句谚语很有意思:“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这句话意思为,学生在小学时期成绩好,升入初一后通常成绩也不会差,但渐渐地,一到初二成就开始下滑,到了高中,就是补习也挽救不回来了。
文章插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教育专家指出,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和学科难度发生变化,成绩会出现相应波动。
小学处于学习阶段的平稳期,一般不会出现大问题,只要听老师话,按时听课完成作业,取得好成绩并不太难。
在小学阶段,“双百”早已司空见惯,90分以下的成绩就算一般了。
文章插图
然而就在这看似“美好”的背后,不少学生在初高中的成绩,就已经注定了。
小学知识比较简单,不需要动用逻辑思维等能力,如果你的孩子在小学时期只知道“死记硬背”,靠着“小聪明”学习,或是学习习惯很不好,知识面很窄,没有养成好的习惯,那么他的初高考成绩,一定不会高!
小学时期的学习并不在于知识量,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很多孩子遇到难题就不会做,学科一增加就学不过来,作业压根做不完,这种情况不是学生太笨,而是视野太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出了问题。
文章插图
初二的教学内容与之前相比有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在于思维模式。小学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初高中就变成了“抽象逻辑思维”。
特技老师也提醒道,如果你家孩子在小学时期只顾着“死记硬背”,没有在小学时期为后期做好“思维准备”,到了中学仍然按小学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和思考,那么成绩自然跟不上,初高考的成绩也不会好。
家中有孩子的父母一定得注意了,小学时期看似学识简单,但却是孩子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它将直接关系到孩子未来的高年级学习是否轻松,成绩是否能够保持前列。
文章插图
小学时期孩子的智力发育和知识水平还比较低下,那时的他们也比较听话,培养成好习惯后会伴随终身。
因此,家长在小学时期一定要重视,想要孩子小学、初中、高中的成绩一直都好,那么家长一定要在小学期间培养孩子这些好习惯:
1、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
肯动脑筋,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往往是成功的一半。然而现实中,很多学生第一是不敢问问题,宁愿自己憋着不会也不去问老师问同学,难题还是没解决;第二有很多学生压根就不知道问题源头在哪,压根就不思考。
而小学期间培养孩子提出问题的好习惯,在后期学习中孩子能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有了探索能力学习的动力才会翻倍,也就养成爱学习的好孩子了。
2、时刻关注学习成绩的“智力含量”
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分数,忽略的孩子考试的过程及含量,也就是说,家长要侧重的,应该是这成绩是如何得来的。
是靠死记硬背,还是明白了道理?是独立思考,还是仅仅模仿而已?是“形象思维”取胜,还是“抽象思维”的结果?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参与的程度。
推荐阅读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作十年后,才发现老师和公务员竟有这么大的差距,你选对了吗?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中小学生|湖南规范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坚持凡编必审、凡用必审
- 疫情|青岛市教育局:中小学室外体育场将分期分批对外开放
- 第一小学|博兴县第一小学在学生中掀起寒假运动热潮
- 考试|高中生自创“汤圆”字体,风格可爱似元宝,老师看了忍不住夸赞!
- |大学老师阅卷“捞人”火,神技能上线,真正的“海底捞”!
- 考试|学生迎来重大消息,中小学或将面临大调整?资深职业人给出答案
- 教师|又是美女,棠湖中学老师斩获全国赛课大奖,成功不易、历程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