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一个跟孩子天性合作的校园( 六 )


教师们也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帮孩子吆喝:“孩子们就像九渡河的丑苹果 , 出生在山村的少年儿童 , 不管出身如何、条件是否优秀 , 只要努力就能蜕变成自己所想、大家喜欢的样子 , 这样有故事的苹果你不买点儿吗?”
山村的少年 , 在通常的认知里 , 跟“内向”“不善言谈”“眼界窄”等词关联 。 可是 , 一位乡村教育的举办者曾坦言:“乡村是一个熟人社会 , 是一个看似没有知识却有厚重文化的地方 , 比较容易滋生讲良心、讲情义、讲诚信和勤快、俭朴、本色、坚韧的孩子 , 熟人社会所涵养的这些品格 , 恰恰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 ”
一名给学校民乐团当指导教师的音乐人说 , 我们爱教村里的孩子 , 为什么?“因为他们的耳朵干净 , 特别专注 。 ”
山村孩子一直被寄予厚望 , 希望他们未来有能力时 , 能反哺家乡 , 成为振兴乡村的中坚 。 可是 , 乡村孩子就了解乡村吗?教师们调研发现 , 孩子们不了解乡村的情况非常严重 。
怎么去了解家乡?教师们设计出“寻访九渡河名人”等一系列跨学科课程 。 四年级学生研究九渡古迹 , 五年级学生探究九渡河故事传说、六年级学生研究九渡名人 。 怎么去收集呢?就拿五年级的探究来说 , 学生查询书籍、寻访老专家 , 把收集到的故事像写作文一样进行创编 , 如《柏树湖》《花木泉眼》《闫氏守墓人》等 , 还组成故事宣讲队 , 讲给学弟学妹听 。
学校还特别看重思维的训练 。 在校园里 , 有一处最宝贵也是最神秘的地方 , 那里储藏着学生们千奇百怪的问题和各种新奇的想法 , 你若问是哪里?估计大多数学生都会告诉你:“问题森林!”
“世界上第一个人是怎么出生的”“下雨的时候鸟怎么办”“怎么避免人贩子”“为什么秋天云朵很少”“为什么柏树和冷杉很像”……
越来越多的问题在“悬赏”解决者 , 回答者可以获得相应价值的“校币” 。 想拿到赏金也不容易 , 一名学生回答“为什么教室的房顶不刷颜色”时 , 答案包括人的视觉现象、环保和美学3个角度 。
“‘问题森林’的机制就是让孩子提问 , 让孩子自己质疑自己 , 这其实就是批判性思维 。 ”于海龙说 , 产生问题就是学习的过程 , 其实问题本身并不重要 , 孩子们经历、思维的过程更重要 ,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一定会产生怎样高大上的思维模式 , 但是他能知道用什么样的科学方式去试错、研究、找资源 , 寻找合理的应对世界变化的方法 。
学生们自己设计建造的丛林小木屋马上竣工了;学校的乐队也在组建中;“农梦蔬菜宠物公司”“乡情非遗文化公司”“想与做木工公司” , 创立者也都是学生……校园里有了浓浓的学生味 , 是一个跟孩子天性合作的校园 。
未来 , 学生们走出校园会怎样?带采访人员回城的司机师傅 , 他的两个孩子都在九渡河小学读书 。 对学校一年多的改革 , 他说 , 看着孩子的成长变化 , 很开心 。 女儿是一个“公司”的“总经理” , 历练了不少 。 但是 , 他和一些家长唯一担心的是 , 孩子将来从九渡河小学走出去后 , 怎么适应传统的学校?
司机师傅几乎每周都进城给汇贤府送孩子们制作的浆水豆腐 , 周末又要送教师进城研修 。 “老师们可比之前忙多了 , 不知道为什么 , 担心归担心 , 我心里感觉有希望!”
《中国教育报》2022年01月15日第1版
作者:本报采访人员 赵秀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