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才芳|范家小学校长张平原:我要打造村小独特“识别码”( 三 )


一天 , 张平原走出办公室 , 各班都在上课 , 一名学生却耷拉着脸 , 站在教室门口 。 张平原问他:“今天是个啥情况呀 , 被老师罚站了?”学生说:“这课上得有啥意思嘛 , 一点都不好耍 , 我就犯纪律了 。 ”
张平原蒙了 。 他赶紧召集老师们商量:“我们的课堂怎么才能有意思 , 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好玩呢?”
讨论的结果是 , 有设计感、有参与感、有操作感可能就要好一些 。 于是张平原将学校的课堂教学理念确定为“好玩的课堂” 。 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学、讲、做”元素 , 尽量让教学内容向游戏靠近、向生活靠近、向生产靠近 。 课堂教学一下变得活跃起来 。
张平原认为 , 儿童早期是通过体验情感来建立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的 , 留守儿童教育最大的困难 , 就是亲情的缺乏 , 当一个人遭遇委屈、困难、伤害的时候 , 思亲的情绪就会暴涨 , 甚至这种情绪会改变他的本来面目 。
范家小学尝试建设一种“班家文化” , 把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和家庭文化融合起来 , 建立一个儿童友好成长的人际圈 , 消除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产生的陌生感、恐惧感 。 让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尊重、关爱、体贴、信赖” 。 张平原说 , 关键的地方在于“不是让学校‘像是学生的家’ , 而‘就是学生的家’” 。
范家小学的老师们从日常交流语言开始探索 。 比如一个学生犯了错 , 过去就是简单的批评 , 最后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 在“班家文化”的语境中 , 范家小学探索将与学生的谈话分成五个层次 , 张平原称之为“五步谈话法”——你怎么啦?你是怎么看的?你打算怎么办?你需要老师怎么做?需要老师怎样的建议?
“谈话看似简单 , 但实际上是要求老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 引导学生反思过程、自我纠错、承担责任、做出决断 。 ”张平原说 , 对于学生间对话交流 , 学校要求要直视对方的眼睛 , 要用“请问”“麻烦您”一类的词汇 。
张平原说 , 这样细微的改变 , 只要长期坚持 , 效果就很明显 。 后来 , 范家小学的“班家文化” , 内容越来越丰富 , 包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构建家庭教养体系和无歧视的评价体系 。
“船小好调头 , 学生人数少 , 确实为教育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 ”张平原说 , 学生人数多了 , 学校势必要制定诸多的规矩、条款来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 , 且教师在每个学生身上花费的精力有限 , 小规模学校就可以放开手脚 。
在环境创设中 , 范家小学取消了成排的课桌椅 , 孩子们围桌而坐 , 教室一角还有沙发、茶几、书柜、电子琴和孩子们的水杯 。 在学生评价上 , 范家小学取消了成绩评比、三好学生评比 , 开展了“八美少年”评比 。 在“班家文化”的引领下 , 每个班级都在悄悄地发生改变 , 一个“平等、包容、自信、乐观”的小环境也在慢慢形成 。
村小要有“个性”
更要包容“个性”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 乡村教育被‘裹挟’着前进 。 ”张平原说 , 不仅家长焦虑 , 校长和老师也在焦虑 。 “老师们对于基础教育的对象、目的、途径缺乏理性的认识和追问 , 使命感与倦怠感并存 , 谁都不满意却又无法改变 。 最终 , 乡村学校‘千校一面’ , 孩子们在‘练习—考试—刷分’中 , 丢失了童年 。 ”
“乡村教育要‘突围’ , 乡村学校必须先有‘个性’ 。 ”在张平原看来 , 当城市学校还在为生均图书15册着急的时候 , 农村学校已经达到了生均150册 。 当资源的差距越来越小 , 乡村学校的“识别码”是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