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在崇尚快的时代,如何用“慢”来修复教学困境?丨主题书单( 四 )


哥伦比亚大学|在崇尚快的时代,如何用“慢”来修复教学困境?丨主题书单
文章插图
《大学的历史:从12世纪到21世纪》,[法]克里斯托夫·夏尔勒、雅克·韦尔热 著,成家桢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版。
大学从来都只是被呈现为人们更广泛地叫作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自从书写被发明以来,许多文明(古代的或者西欧以外的)都以一种或另一种形式创造了一种高等教育。其历史必然是值得研究的。如果人们同意给予大学这个词以“教师与学生被集合起来,以便保证确定数量学科的高水平教育的(或多或少)自治共同体”这样相对精确的意义的话,那么这个机构似乎就是一种西方文明的特殊创造(不含不妥当的欧洲中心主义)——它诞生于13世纪初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这个模式历经许许多多兴衰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尽管高等教育的形式持续发生变化和更替),并且从16世纪开始,尤其是19世纪和20世纪,遍布整个欧洲与所有大陆。
那么,13世纪初,大学究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诞生的?从16世纪开始,欧洲的这种教育模式如何传播到整个世界?自18世纪始,大学经历了哪些主要变革?1945年以来大学的普及化为“知识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又涌现出哪些新的困境?《大学的历史》一书从文化、宗教、社会和政治的角度分析了全球各国的高等教育在各个时期发生的变革,展现了数百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和知识传播模式的演进,为反思当下大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具备历史纵深的谱系。
以“养娃”为起点,探寻“成长”的多元可能性
哥伦比亚大学|在崇尚快的时代,如何用“慢”来修复教学困境?丨主题书单
文章插图
《早生贵子:帮不了你养娃,但能帮你觉悟》,杨早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1月版。
对于教育而言,只依赖学校和教师发力显然是过于片面的做法。国学热、中小学生减负、高考作文、文科教育、大学角色、就业难、留学生毕业去向等一系列问题,都是近年来数度引发社会热议,至今余波未歇。在一系列“双减”政策之下,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普遍关注更突显了每一位和教育息息相关的人对当下的焦虑与探索。
养孩子为什么比从前苦、比从前累?在杨早看来,很大一个原因是,孩子作为家庭中心的角色越来越明显。该书以“养娃”为起点,探寻“成长”多元可能性的行思录,也是学者杨早当父亲十年的心灵史,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对教育问题的50项思考,内容辐射家庭、学校、社会、未来,质疑与反思精神贯穿始终。
哥伦比亚大学|在崇尚快的时代,如何用“慢”来修复教学困境?丨主题书单
文章插图
《生存力养育法——日本儿童教育现场》,李雪红 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21年1月版。
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体味幸福、创造幸福的人,这是这本书想要探讨的核心观点。书中,作者通过对两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以及个人感受的记录,客观反映了日本教育机构、社区和家庭合力打造的教育环境——在学校:生存力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在社区:全民参与教育;在家庭:用爱和生活守护的教育大本营。
从孩子们出生到现在,作者一家一直生活在日本大阪北部的普通社区,养育姐弟俩的过程,也是体验日本儿童教育机构落在实处的教育方针和内容、周围社区居民热心参与教育的过程。每个点滴在孩子们的成长中都留下或多或少的印迹,虽然孩子们以后的路很长,除了努力和运气,还有很多不能左右的东西,至少他们的心里有这个学校、社区和家庭合力灌满的水池,不会干涸,就有面对未来的底气。
哥伦比亚大学|在崇尚快的时代,如何用“慢”来修复教学困境?丨主题书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