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崇尚快的时代,如何用“慢”来修复教学困境?丨主题书单( 四 )


3
大学这种教育模式如何传播到整个世界?

教育|在崇尚快的时代,如何用“慢”来修复教学困境?丨主题书单
文章图片

《分科的学史与历史》 , 桑兵、关晓红 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5月版
作为“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系列中的一册 , 《分科的学史与历史》聚焦于分科之学 。 因为教育体制和输入新知的关系 , 清季以来中国的学科分类观念受日本和美国的影响尤其大 。 好分科治学源自欧洲历史文化的共同性 , 缘何而分以及如何分 , 说到底还是因缘各异 , 而导致学科形态千差万别的 , 仍是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 。
今天以前的一切都是历史 , 因而历史本不分科 , 况且中国治学讲究贯通 , 素来不重分科 。 可是今日的史学 , 无非分科的学史和分科的历史两种 , 前者为用各个学科现在的形态追述出来的学科发展史 , 后者为用不同学科的方法眼界研治的一般或分门别类的历史 。 其共同性则是以后出外来的观念系统重新组装历史 。 恰当把握一般倒述的分科之学史、近代以来学科发生演化的分科史 , 以及面向未来的分科之学三者的联系分别 , 才能掌握关键 , 沟通而不附会 。
【教育|在崇尚快的时代,如何用“慢”来修复教学困境?丨主题书单】
教育|在崇尚快的时代,如何用“慢”来修复教学困境?丨主题书单
文章图片

《大学的历史:从12世纪到21世纪》 , [法]克里斯托夫·夏尔勒、雅克·韦尔热 著 , 成家桢 译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8月版
大学从来都只是被呈现为人们更广泛地叫作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 自从书写被发明以来 , 许多文明(古代的或者西欧以外的)都以一种或另一种形式创造了一种高等教育 。 其历史必然是值得研究的 。 如果人们同意给予大学这个词以“教师与学生被集合起来 , 以便保证确定数量学科的高水平教育的(或多或少)自治共同体”这样相对精确的意义的话 , 那么这个机构似乎就是一种西方文明的特殊创造(不含不妥当的欧洲中心主义)——它诞生于13世纪初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 。 这个模式历经许许多多兴衰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尽管高等教育的形式持续发生变化和更替) , 并且从16世纪开始 , 尤其是19世纪和20世纪 , 遍布整个欧洲与所有大陆 。
那么 , 13世纪初 , 大学究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诞生的?从16世纪开始 , 欧洲的这种教育模式如何传播到整个世界?自18世纪始 , 大学经历了哪些主要变革?1945年以来大学的普及化为“知识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又涌现出哪些新的困境?《大学的历史》一书从文化、宗教、社会和政治的角度分析了全球各国的高等教育在各个时期发生的变革 , 展现了数百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和知识传播模式的演进 , 为反思当下大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具备历史纵深的谱系 。
4
以“养娃”为起点 , 探寻“成长”的多元可能性

教育|在崇尚快的时代,如何用“慢”来修复教学困境?丨主题书单
文章图片

《早生贵子:帮不了你养娃 , 但能帮你觉悟》 , 杨早 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年1月版
对于教育而言 , 只依赖学校和教师发力显然是过于片面的做法 。 国学热、中小学生减负、高考作文、文科教育、大学角色、就业难、留学生毕业去向等一系列问题 , 都是近年来数度引发社会热议 , 至今余波未歇 。 在一系列“双减”政策之下 , 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普遍关注更突显了每一位和教育息息相关的人对当下的焦虑与探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