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双减”给了孩子哪些发展空间( 二 )


可惜的是 , 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太难得到快乐幸福了 。 对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的对比研究发现 , 中国家长最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 最不关注孩子的情绪和交友 。 但情绪和交友恰恰包含在孩子快乐幸福的要素中 , 也是孩子最容易出问题的部分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合作研究还显示 , 7.7%的中学生存在高抑郁风险 , 5.5%存在重度焦虑 , 18.1%有过自杀想法 。
没有家长愿意孩子有了好成绩但心理上出问题或走向违法犯罪 。 因此 , 要实现教育目标 , 还要从孩子幸福快乐的要素入手 。
一定要让孩子做三件“无用的事”
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 , 合作、宽容、坚持、耐心、诚实、责任心等品质都是成功的要素 , 友情、亲情、自由、乐观、健康、自尊、品味等也是幸福的因素 。 这些品质、素养、情感的作用远远超过智商 。 国家这次“大动干戈”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 正是要直击痛点 , 留出时间来让孩子全面发展 , 让孩子从小有幸福的童年 , 长大有幸福的一生 。
正写到这里 , 我收到好朋友的微信 , 一个12岁女孩跳楼前留下满满三页遗书 , 上面写道:“若有来生 , 我们不要再见面了 。 想想也没什么 , 你们爱的不是我 , 是冲进班级前十的我 , 是排名年级前二十的我 , 是考到满分的我”“是我太懦弱了 , 我不敢面对下一次的语文六十多分 , 数学七十多分和英语八十几分 , 我还是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 好朋友跟我说:“有的家长不能给孩子快乐的童年 , 甚至要他们的命!”
为了不再让更多的孩子无助与流泪 , 不再让更多的孩子用生命去呐喊与讨伐 , 家长要拿出决心和勇气 , 安排好“双减”之后的生活 , 至少必须做三件事 。
第一是运动 。 运动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3300多名中小学生的运动状况研究发现 , 运动时间是否充足与学习成绩高度相关 。 每天运动1小时—2小时的学生 , 成绩在班级属于上等和中上等的比例分别是19.1%和42.7% , 不运动的学生属于上等和中上等的比例分别为10.1%和31.2% 。 另外 , 体育好的学生 , 学习成绩上等的比例为24.8%、下等的比例为5.0% 。 研究还发现 , 体育好的学生朋友人数更多 , 更愿意与伙伴一起玩 , 更善于沟通 。 因此 , 想让孩子提高成绩、有朋友、性格开朗、善于合作 , 就带孩子多运动吧 。
第二是玩耍 。 孩子需要自由自在的时间 , 但玩耍、休闲常常在家长看来最没意义 , 孩子的休闲要么被忽略 , 要么被安排 。 家长更想让孩子阅读经典文学而不是欣赏电影、学摄影技能、研究考古发现 , 更想让孩子选择外语、思维、语文等课外培训而不是攀岩、滑雪、木工等活动 。 有的家长要求孩子玩耍也必须有意义 , 比如去郊游就被要求要写篇作文 。
其实 , “无用之用 , 方为大用” , 很多看似无用的休闲时光 , 正是滋养孩子成长的精神养分 。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能自主安排的时间 , 不干涉、不限制 , 让孩子自己放开了玩 , 让孩子的压力能得到释放 , 情绪能得到缓解 , 自主性能得到提升 。
有的家长担心让孩子随便玩耍 , 他们就会玩网络游戏 , 玩了就可能沉迷 。 实际上 , 网络游戏不仅是这一代孩子的娱乐方式之一 , 也是他们的社交语言 。 研究发现 , 七成多中学生表示喜欢网络游戏 , 七成多认为网络游戏帮助他们减压 , 但是经常给孩子推荐游戏的家长却不足1% , 经常陪孩子玩游戏的家长也只有一成多 。 而课余没时间做感兴趣的事、家长反对上网、家庭教养方式专制粗暴、学业压力大的孩子 , 反而容易沉迷网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