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以评促建后如何持续推动教学改革?北大专家给出3点建议( 二 )


推动教学改革分两个层面 。 一个层面是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 , 我们的建议是先建立好现代医学教育的基本构架 , 把医学教育转型为高等教育模式 。 可以基于学科的同步发展和建设 , 把医学教育的基础打牢 。 从目前开展医学教育的全球情况看 , 学科模式的医学教育尽管有其不足 , 但在基础薄弱、学科薄弱的情况下 , 依然可以实施 , 并在实践中作出适宜的调整 , 切不可人云亦云 , 生搬硬套 , 为了改革而改革 。
另一个层面是对那些已经有很好基础的医学院校 , 我们用认证去引导 , 督促学校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理论的指导下 , 有顶层设计的系统谋划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 , 在本科教学方面投入更多关注和力量 。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 , 专业认证是同行评价 , 一个学校的教学负责人可能既是“被认证”院校的领导 , 也可能是其他院校的认证“专家” 。 “专家”参与认证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 一个“平等对话”和“对等交流”的过程 。 在这个过程中 , “专家”的作用是依据医学教育标准 , 找出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 从这一意义上讲 , “专家”的作用是求证和收集证据 , 而不是“以专家身份指导” , 这也是我们的前辈们经常强调的专业认证的“价值取向”的内涵之一 。 通过认证的过程 , “专家”和学校对教学实施与改革达成共识 , 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 。
总的来说 , 第一轮认证还是以促建设为主 , 是“以评促建” 。 从保底线和促改革的作用来看 , 保底线的目的更明确 。
“麦”:目前我国的临床医学专业培养中仍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
谢阿娜:临床专业首轮认证重在保底线 , 关注教学资源、附属医院、教学模式等底线要求 , 但以上提到的问题现在仍然有待继续完善 。
首先是教学资源方面围绕临床病例来教学依然需要改进 。 临床医学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专业 , 学生只有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才能够更好地形成职业素养、专业素养 , 所以我们强调临床实践教学应进一步加强 。 我们知道 , 临床实践教学对教师人力成本、学习环境成本和教学资源投入有非常高的要求 , 需要学校和医院给予相当的人、财、物的支持和投入 , 这一点在当今医院医疗、科研压力重重的背景下 , 具有较大压力 , 也面临着较大的需求 。
第二个问题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的更新和转变 。 我国的医学教育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还没有摆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模式 , “被计划、被选择、被专业”的局面一直没有彻底改变 。 在此模式的影响下 , 我国临床医学教学以“灌输式”为主 。 就医学教育而言 , 基于理论的实践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 , 可以说 , 没有医学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 就谈不上医学教育的与时俱进 , 更谈不上医学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 。
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转变本质上是一个系统性教学改革问题 , 影响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 从教学内容、课程考核、资源配置到招生模式势必都要调整 。 比如北大前一段时间将小班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一条主线 , 就是源于教学理念的更新 , 从而带动了培养方案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
第三个是国家整个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相互衔接的问题 , 这也是一个外部的政策环境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 医学教育是一个职业指向非常强的专业教育 , 医学生毕业后在本专业内工作的比例很高 , 医学教育具有很强的延续性 。 据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医学生调查数据 , 基本上9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继续从事医疗相关的工作或者继续完成学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