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教师信息素养怎样与时俱进
█聚焦“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专题报道②
人类社会即将迈入智能时代 ,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 推动智能时代教育的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 , 需要依靠广大教师的力量 。 面对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冲击 , 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 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 不断提升信息素养 ,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应用 。
信息素养是高水平教师的必备素养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 , 对教师角色提出了全新要求 。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着教育结构的变革与重塑 , 教育环境、教学模式、教师角色等正处于重要的转变期 。 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开放式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跨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及数字原生代的受教育者等 , 都对教师传统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 。 教师不再仅是知识的固守者、传授者 , 还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 为迎接新挑战 , 必须着力加强教师信息素养 , 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 。
信息素养日益成为智能时代高水平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 是个体生存于信息社会的关键能力与必备修养 。 教师信息素养继承了信息化时代普通公民信息素养的核心观点和理念 , 同时还充分结合教师角色特有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教学研修、终身学习等要求 , 以及教学、教研场景的现实需要 , 已然成为新时代高水平教师的必备素养 。 随着信息素养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 教师信息素养也从最初关注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逐步发展到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要素的综合素养 , 并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
近年来 , 为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 我国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举措和战略部署 。 2018年4月 , 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 将“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列为八大行动之一 。 2018年8月 , 教育部启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 , 着力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 , 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 。 2019年4月 , 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 , 进一步提出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 。
时代发展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新要求
教师信息素养首先是以信息和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 面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实践问题 , 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对信息识别的敏感性、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接受度 , 还需掌握在教育过程中常见的信息知识和技能知识 , 做到常态、高效、适切、健康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 并通过持续学习和协同互助实现专业能力的长效发展 。 总体上 , 当前教师信息素养可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信息技术功能 , 运用信息和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思维、能力及修养 , 重点强调教师能恰当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整合、加工、管理和评价信息 , 增进知识的理解、建构和创造 , 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能力 , 促进专业发展 。
教师信息素养还应包括意识、知识、应用、伦理和安全、专业发展等要素 。 其中 , 意识指客观存在的信息和信息活动在教师头脑中的能动反映 , 表现为教师对信息识别的敏感性、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接受度等方面 。 知识指教师在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过程中应该了解与掌握的知识 , 表现为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需的信息安全、信息权利、信息应用相关基础知识和常用技能知识的掌握 。 应用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能力 , 表现为能够有效利用适切的资源、工具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 伦理和安全指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规范以及在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 表现为教师在信息生产、传播、使用等过程中能够遵循相关伦理道德规范、注重网络安全等 。 专业发展指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和他人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 表现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持续获取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有效开展协同教研、积极分享优质资源等方面 。
推荐阅读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成绩|2022年神户大学工学部出愿信息早知道
- 质量|留住县中教师不能只靠禁令
- 信息|双向发力破解留学人员就业难题
- 评价|完善评价机制增强高校教师职业自豪感
- 评价|智慧教育拓展育人工作新路径
- 教师|又是美女,棠湖中学老师斩获全国赛课大奖,成功不易、历程艰辛
- 教师|教育部通知:禁止高中提前“结课”,同时教师也迎来“好消息”
- 教师|女教师下课忘关“投影仪”,搜索内容暴露无遗,学生感到震惊!
- 中小学|吕梁:将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