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何彦霄评《何谓语文学》︱为何语文学?( 四 )



Jan|何彦霄评《何谓语文学》︱为何语文学?
文章图片

《安提奥库斯三世与小亚细亚西部的希腊城市》 , 牛津大学出版社
回到一开始提到的电视剧《系主任》 , 尽管里面有意展现老派学术与新派学术在北美人文学科的张力 , 但现实也不一定像剧中展现的那样泾渭分明 。 《何谓语文学》中第四篇文章的作者理查德·托马斯是一位老派的拉丁语文学学者 , 主要工作是对拉丁诗歌进行注疏 , 是非常传统的语文学工作 。 但是 , 在2017年 , 他出版了《鲍勃·迪伦为什么重要》( Why Bob Dylan Matters)一书 , 对美国著名流行歌手鲍勃·迪伦的歌词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分析 。 也就是说 , 老派古典学家成了当代流行乐评论人 。 托马斯在哈佛大学也长期给本科生开设关于迪伦的课 。 在美国 , 流行文化研究是一个非常成熟的领域 , 学界共识是 , 对优秀的流行歌词 , 是完全可以运用分析经典文学作品的方法去分析 。 因此 , 托马斯实际是运用他分析拉丁诗歌的专长去分析迪伦的歌词 。 托马斯特别强调 , 迪伦之于战后美国如同奥古斯都诗人之于早期罗马帝国 。 在此之前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当代日韩问题的社会学家John Lie在2015年出版了《韩流:韩国的流行音乐、文化遗忘与经济创新》( K-Pop: Popular Music, Cultural Amnesia, and Economic Innovation in South Korea)一书 。 这本书里 , 作者分析K-Pop到底是什么时 , 有句非常有趣的话:“语文学已经过时 。 但这也是从事任何研究一个不坏的出发点 。 ”后来 , 笔者在与Lie教授邮件交流中才得知 , 他是一位古典学功底非常深厚的社科学者 , 一直以来有保持阅读希腊拉丁文原典的习惯 , 他对语文学传统的丧失也是持批判态度 。

Jan|何彦霄评《何谓语文学》︱为何语文学?
文章图片

《鲍勃·迪伦为什么重要》 , 哈珀柯林斯出版社
因此 , 如果不做深入了解 , 人们不会想到一位老派古典学家也可以是优秀的当代流行音乐研究者 , 也不会想到一位研究韩流的社科学者会有非常深厚的语文学功底 。 而这又来源于学科内部不同分支和学科之间长久以来存在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 因此 , 就回归语文学而言 , 除了需要有一批学者从事制度化、技术性的语文学学科时 , 更应该强调的是一种语文学精神 。 而对语文学精神的强调 , 除了为后现代的人文学术提供一个扎实基础外 , 更应该让语文学为文科提供一个对话平台 。 如果有古典语文学家认为用分析古典作品的方法去分析当代流行歌词是在亵渎古典学的话 , 这恰恰是在限制语文学方法的潜在活力 , 即认为语文学方法只适合去研究精英作品 , 不适合去研究层次更“低”的流行作品 。 而在此观念背后又是长期占据古代研究的好古主义、精英主义思潮 。 在这样的观念下 , 古典学家很有可能不经意间忘记了自己和当代流行艺人一样 , 是共处于同样社会文化生态维度和政治经济背景下的二十一世纪的人 , 而认为自己是古代希腊罗马精英的一分子 。 这样的做法只会产生恶性循环 , 外界会越发认为语文学不可救药 , 而自己会越发认为自己是最后的精神贵族 , 是守护某种“高等”文化的“祭司” 。 如果强调语文学是一门文科中拥有科学主义精神的严谨学科的话 , 这种好古主义、精英主义态度恰恰是干扰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客观与中立的非理性因素 。 因此 , 回归语文学也许可以理解为是语文学的一次自我革新 , 是在对人文学科后现代反思的基础上 , 将伴随传统语文学的好古主义、精英主义等意识形态去除 , 同时为文科研究提供一个扎实的基础和跨学科对话平台 。 正如茨奥科夫斯基1988年在哈佛大学组织的会议所展示的 , 是语文学让哈佛大学的人文学者们有了一次难得的大规模的对话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