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心”开始

■家庭教育大讲坛
几乎每位家长都曾经憧憬过为人父母的精彩 , 但踏上漫长育儿路后 , 才体会到现实常常偏离理想的轨道 , 甚至令人束手无策 , 不知道该怎么去爱孩子 , 怎么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
由中国教育报和深圳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的第十七期“家庭教育大讲坛” , 请来了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秀茹 , 帮助父母一起分析和探讨如何通过深入了解、遵循原则、建立边界及有效沟通来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
深入了解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
陈秀茹认为 , 付出爱是需要能力的 , “父母会爱才是真爱 , 真爱需要学习” 。 她主张 , 父母需要先了解自己、了解爱孩子的正确方式 , 还要了解孩子的实际能力和个性特征 , 才能建立好的亲子关系 , 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成长 。
错爱只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 陈秀茹列举了亲子间溺爱、缺爱、瞎爱等几种错误的爱及其后果 。 溺爱体现为凡事包办代替 , 对孩子没有原则和底线 , 导致孩子不懂珍惜、能力缺失、没有责任心等;缺爱即把物质满足当真爱 , 精神层面缺少对孩子的关心、陪伴、理解和尊重 , 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 , 心灵情感孤独;瞎爱即冷热不均的爱 , 父母根据自己的情绪来决定对待孩子的态度 , 孩子没有规则可遵循 。
陈秀茹特别指出 , 家庭不和谐、教育外包、父母工作忙、自身不成熟等原因 , 容易导致孩子缺爱 , 而真爱则是“暖暖的爱” , “是能让对方感受得到的爱 , 是接纳、付出和不求回报 , 但是一定要有原则和底线” 。 她认为 , 要在孩子成长当中给予尊重、引领、帮助 , 在孩子犯错误时给予包容 , 在信任中给予陪伴 。 “还要给孩子责任和德行的培养 。 只要在孩子生命中种下责任和德行这两颗种子 , 孩子一定走得远、飞得高 。 ”
家长要充分了解孩子 。 陈秀茹提出 , 家长若了解孩子的学习类型、思维模式、行为特质和多元智能 , 就更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 她建议家长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学会“三比”:自己和自己比 , 今天和昨天比 , 这次和上次比 。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学习类型是视觉型、听觉型还是体觉型 , 比如有的孩子听觉较弱 , 但偏偏被妈妈逼着学钢琴 , 孩子会很痛苦 , 家里也容易鸡飞狗跳 。
孩子的思维模式不一样 , 或偏理性或偏感性 , 看待问题的角度肯定也不一样 。 偏理性的孩子思考问题比较具体、有序 , 偏感性的孩子比较抽象、随意 。
行为特质包括认知型、模仿型、开放型、逆思型 。 孩子如果是逆思型 , 往往就不会按照套路出牌 。
多元智能包括人际、内省、语言、音乐、空间、逻辑数学、肢体运动、自然观察等八个方面 , “每个人在这八个方面的智能都是不一样的 。 只有了解自家孩子的特质 , 才不会总和别人家孩子比较 , 才会尊重和接纳孩子的独特性” 。
陈秀茹认为 , 合格的父母还需要了解孩子的综合能力 , 比如个性品质、知识储备、智力水平等 , 否则可能会走一些弯路 。 “父母不能只关注孩子的成绩 , 也要关注非智力因素;不能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 , 还要关注他的心理健康;不能只关注显教育 , 而忽略潜教育 , 比如孩子的习惯、性格、抗压能力等 。 ”
遵循原则是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根基
陈秀茹认为 , 在亲子关系中首先要遵循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的基本原则 , 才能为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打下根基 。
陈秀茹曾接访过大量咨询案例 , 她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夫妻关系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重要影响 。 一名上初二的女孩突然不去上学了 , 后来在妈妈的哭诉中才找到问题的症结:原来妈妈当年怀孕时 , 爸爸出轨了 , 妈妈心里一直过不了这个坎儿 , 无形中将恨意转移和宣泄到孩子身上 。 因此 , “父母要先解决自身的问题 , 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垃圾 , 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