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心”开始( 二 )


怎样理解建立好的亲子关系从“心”开始?陈秀茹认为 , “有些父母只看到孩子的行为 , 并没有真正看到孩子 。 只有当父母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意图 , 体会到孩子意图背后的感受和需要时 , 才是用自己的心看到了孩子的心 , 真正的爱才开始在亲子之间流动” 。
陈秀茹总结了亲子关系五原则:一是父母要学会接纳 , 看到孩子的优点也接纳孩子的缺点 。 二是父母要与孩子共同成长 , 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 减少亲子矛盾 。 三是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 , 同时要读懂孩子的需要 , 不把大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 四是要言而有信 , 说话一定要算数 , 言而无信很容易破坏父母的威信 , 伤害亲子关系 。 五是父母要提高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 。
陈秀茹还特别提到了亲子关系中宽严有度的重要原则 。 “‘宽’指的灵活性 ,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 , 但孩子不需要帮助时不要添乱;‘严’指的是要制定原则并坚决执行 , 还要约定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度’则指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 。 ”
她用铜钱的比喻来形象地解释这个原则 , “溺爱是外圆内也圆 , 没有原则;有的家长则是外方内也方 , 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还有不少家长是外方内圆 , 即瞎爱 , 一方面爱责备孩子 , 一方面又容易心软没有原则 。 对孩子宽严有度的真爱应该像铜钱一样 , 外圆内方” 。
建立边界是维护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
“一个健康的功能良好的家庭应该是有边界的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 , 但又有相互重合的部分 。 ”陈秀茹用一张家的空间图来诠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果用三个圆来表示丈夫、妻子、孩子 , 最佳的状态应该是这三个圆既有交集又不完全重合 , 即家庭中的每个成员既彼此独立、各有自己的空间 , 又有相互之间的连接 。 这种连接代表彼此间的共处即沟通、陪伴 , 三个圆交叉的中间部分则代表家文化 。
陈秀茹认为空间即尊重 , 尊重各自的需求 , 就是有边界的表现 。 她强调说 , 家人之间除了空间的边界 , 还有心理的边界 。 她举了一个重组家庭因为家庭成员间没有边界导致冲突的案例 , 一个初中男孩非常反感继母每天都要去自己屋里打扫卫生 , 后来在老师建议下 , 这位特别讲卫生的继母学着尊重和理解孩子的空间边界 , 孩子也开始主动收拾自己的房间 , 并建议继母一周打扫一次他的房间 。 “当这位妈妈把握好空间和心理的边界 , 既读懂孩子又不越位时 , 两人的关系自然越来越好 。 ”
陈秀茹说 , 合理的亲子关系界限应该是亲子之间在良好的互动模式下相互尊重 , 相互包容对方独立的看法、立场、选择 , 而不是过分地相互依赖、干扰和控制 。
有效沟通是深化良好亲子关系的途径
现实中 , 有些父母很想和孩子沟通 , 但孩子不想和他们说话 , 父母就容易归因于青春期逆反 。 陈秀茹认为 , 其实孩子逆反的不是父母本人 , 而是父母的教育和沟通方式 。
陈秀茹介绍说 , 沟通的组成部分中 , 表情和动作占到55% , 语速和语调占38% , 语言只占7% 。 “父母要尽量不带情绪地说话 , 要注意沟通时的语速和语调 , 自己有情绪时尽量不处理和孩子之间的问题 。 有时给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一个拥抱 , 比7%的语言效果要好得多 。 ”
她强调亲子沟通一定要先共情:一是要倾听孩子说话;二是要听他话中的感受 , 真正与他产生共鸣;三是要有积极的反应 , 让孩子知道父母确实听到并理解他所说的话 。 “亲子沟通中 , 重要的不是父母说了什么 , 而是孩子感受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