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教育|一线教师于晓冰推出新书《减法教育》:教孩子,“减”即是“加”( 二 )


于晓冰:面对“双减”,从家庭到学校,从家长到老师,都会有一种担心,一旦“双减”了,减少作业量,减少校外培训,那么学生的学业成绩该怎么办?其实,不能只看到“减”,“减”只是手段, 而“加”才是目的。 所谓“加”,应当“加”在学生综合能力上——自主学习力、自控力和想象力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我们今天的这个社会剧烈的变化之下,让父母会有一种输不起的心态。和别人一样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抢跑,不管孩子真实状况怎么样,都要想办法在非常短的时间让成绩拔苗助长,短期看好像有效果,但是长期当中看一定是大问题,很多家长完全不顾及未来在做事。
北青-北京头条:在您看来,家长应该怎么保持好的教育心态?
于晓冰:我觉得好的家长一定要善于反思,不要只看眼前,更要看到长远的未来;不要只看你自己的身边的家长如何去培育孩子,也要去看看当年你的父母如何去培育你的,再去看看成功的教育是怎么进行的。当你的视野更开阔更深入的时候,你越不容易被焦虑的情绪所裹胁。
很多人之所以不断地去接受制造焦虑、贩卖焦虑的逻辑,原因很简单,大家对教育缺乏更深入的认知。家长读公众号的文章,要有最基本的筛选信息的能力,三五句话之后,这篇文章是“毒鸡汤”,还是真正在认真讨论教育问题,要能判断出来。如果从家长角度不具备这种筛选信息的判断能力,你也很难去给孩子传递出正确的东西。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家长关系特别大,常常是家长越焦虑,孩子也跟着越焦虑,家长如果稳住心神的话,孩子基本上是不会有问题的。
北青-北京头条:说到教育的基本规律,您觉得是什么?
于晓冰:教育一定是宁慢勿快,宁拙勿巧。对老师来说,因材施教地育人永远比“育分”重要;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是依靠任务驱动的学习,不可能长久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永远都是学习的第一责任人;对家长来说,教育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因为跑得太快,太取巧,到最后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再想回头就来不及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会有厌学的情况,甚至都陷入了严重的抑郁情绪当中,代价太大了。
北青-北京头条:也有的家长会提到,现在带孩子学习特别“费妈”,妈妈的任务更重了。您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于晓冰:我觉得咱们最基本的常识叫做“勤快妈妈懒孩子”,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从做家长的角度,有的时候要“懒”一点,做老师也是要“懒”一点,能交给孩子做的,都要有意识地放手,千万不要所有的东西都包办代替。包办代替好像立刻就见到了效果,但是长久看肯定是“费妈”,因为孩子所有的东西都依赖父母。作为家长如果帮孩子慢慢建立起自主判断能力,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而且一定要记得一件事情,教育中,你说一百遍说一千遍,不如踏踏实实去做一遍。家长要成为一个榜样之后,孩子才会自然愿意跟你那样去做,这能实现随时随地都在教育。
减法教育|一线教师于晓冰推出新书《减法教育》:教孩子,“减”即是“加”
文章插图
对老师:多提供方法和思维,少提供答案和知识
北青-北京头条:您在书中提到,相比成绩,自主学习力、自控力和想象力、塑造健全人格更需要培养。那么如何在日常学习中锻炼这些能力?
于晓冰:锻炼这些能力到最后都是实践性的活动,不去亲自实践它,永远不可能有更好的效果。现在我们常常是嘴上说,让孩子要有自控力,但实际都是家长、老师在非常强的他控状态:告诉孩子必须怎么做,必须照着做,才是一个好的孩子。可是这样,等他长大,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主见会特别痛苦。 孩子不会突然具有自控能力的,一定是之前在磕磕碰碰中学到的。如果我们在孩子还没有摔跤的时候,立马就要伸手把他扶起来,是不行的。

推荐阅读